蘋論:慎防雷曼調查變成長篇鬧劇 - 盧峯

蘋論:慎防雷曼調查變成長篇鬧劇 - 盧峯

立法會終於決定動用權力及特權條例的權力調查雷曼事件。
對數以萬計受事件影響、因事件而蒙受損失的市民來說,立法會的決定讓他們有多一個途徑跟進事件,追究責任,他們感到高興是自然不過的事。而對社會來說,透過一個較公開的程序檢視事件的前因後果,檢視銀行運作的問題也可以提高透明度,也有助公眾了解金融體系有沒有存在甚麼漏洞。
但是要達到這些正面效果,立法會專責小組及參與的議員必須小心運用手上的權力,必須小心釐定調查的範圍及方向,以免調查過程變得過長及過份繁瑣,以免出現不適當運用權力的情況。
應該看到,雷曼事件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它涉及大量的銀行客戶,大量不同階層的銀行職員,大量的運作守則及指引,大量的客戶個人資料包括私隱資料,大量政府部門與銀行間的來往電郵及書信。就以客戶為例,有的是缺乏投資知識的長者,只因受不住銀行職員游說才誤買高風險產品;有的則是希望博取更高回報而自願購入的;更有的只因為損失慘重而想反悔。立法會專責小組在調查時把焦點放在那一類客戶又或是籠統的作全面調查將直接影響整個調查過程及得出的結果。
另一方面,從甚麼地方入手,傳召甚麼人出席聆訊也要小心處理。涉及雷曼迷你債券及相關產品的銀行職員從最前線的櫃位服務員到客戶服務主任到分行經理到管理層都有,而有出售雷曼相關產品的銀行則多達十九家。若果立法會專責小組每一家銀行、每一層級的職員都傳召及仔細追問,整個調查過程便會變得冗長及繁瑣,甚至可能因證人、資料太多而令調查陷於尾大不掉的情況。
此外,由於今次調查的焦點是銀行的營運手法、推銷手法。在聆訊的過程中肯定觸及不少銀行內部的機密文件,包括對不同客戶的評級,包括客戶的一些個人敏感資料。專責小組及參與的議員如何確保能妥善處理敏感資料,如何保證敏感資料不會外洩是非常關鍵的事。正如銀行界人士一再強調,保障銀行資料包括客戶資料不外洩是任何現代銀行體系不可或缺的條件,是任何金融中心不能缺少的元素。瑞士幾百年來都能維持金融中心、銀行樞紐的地位,靠的就是保密工作完備,靠的就是讓客戶有信心。要是立法會專責小組未能妥善保密敏感資料,令銀行或個別客戶的機密資料外洩,那受損的將不僅是立法會的公信力,更會大大損害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形象。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專責小組成員在聆訊過程中應緊記今次調查主要是找出事情的真相,是要找出銀行的銷售手法是否有不當,是要找出政府官員監管是否有紕漏;不是要進行公審,更不是要作甚麼政治秀。只有這樣,聆訊才能心平氣和的進行,各方面才會積極配合聆訊。若果議員動輒以過激或侮辱性的言詞針對被傳召人士,那聆訊將會遇上很多障礙及困難,變成一幕又一幕沒有建設性的鬧劇。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