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作為中國經濟大省,面對企業接二連三倒閉、出口下滑的局面,廣東省提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16條政策措施「粵16條」,並預計明年投資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刺激經濟。
加快鐵路公路基建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前日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配合中央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工作部署,廣東將集中在今、明兩年加大投入力度,投入的財政性資金高達近1,000億元,並拉動社會資金投入5,000億至1萬億元。省政府明年將在重點工程投入3,000億元,較今年約增加二倍,期望帶動社會投資穩定增長。
至於今、明兩年實施的16項政策措施,包括加快鐵路、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明年投資將達1,050億元;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明年投資達680億元。關注到近期企業發展的困難,廣東將在全省挑選1,000家高增長、有品牌、有市場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從今年起三年內每年投入1.8億作為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此外,針對目前出口增長放緩,明年省政府將特別安排2億元,支持企業擴大貿易出口等。
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認為,明年上半年才是經濟最艱難時候,「粵16條」預計最快明年上半年見效。但他亦提醒政府部門,要注意勿「病急亂投醫」,沒經過論證就落實項目,花了錢,經濟效益卻不高。
此外,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孟建波指出,廣東製造業不良貸款率遠超市況低迷的地產業。到今年9月底為止,廣東紡織界大企業不良貸款率27.3%,其他類型製造業更高至31.8%,導致銀行不得不收緊信貸。但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才3.9%。
廣東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30,606億元,繼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後又超過台灣。廣東佔全國比重由2002年的1/9提高至1/8。因此,廣東經濟下滑,將直接影響全國的經濟增長。
廣東《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