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拍一套電影?其實並非impossible,只要演員唔收錢,買部二千蚊有找的DV、用FinalCutPro加Photoshop,小記同好多朋友一樣做得到。不過做得到,唔代表做得好,《特務之王2008》能被選為獨立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之外,喺YouTube點擊率更超過五千次。《特》的一大賣點是將港產片的經典場面共冶一爐,讓大家盡情進入一個零包袱的集體回憶之中,成本$5,000,但爆笑連場!叫座力證明一切。
記者:蒙為亮
攝影:陳陶鈞(訪問)
獨立與商業之間
單看《特務之王2008》poster上一眾演員有點騎呢的造型,而且還以「低成本、大格局」做宣傳口號,大家應該都認為這是部低成本的主流片。但選定《特》做開幕電影響頭炮的HKAIFF(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主腦崔允信導演,卻笑言《特》其實確立了何謂獨立電影:「獨立電影,不一定完全沒有商業成份,因為我們都避免不了,不過我們會用獨立的方式,將一些被主流電影工業摒棄的非主流題材,用自己的手法去表達,《特》就富有以上特點,片中所有工作人員,不論演員及導演都不是玩玩吓,而是認真的處理整部電影,導演朱嘉逸也是我們HKAIFF的hardcore支持者,大家合作了差不多十年。這些年間,可見他的作品一部比一部進步。」拍開《去日苦多》、《憂憂愁愁的走了》這些文藝味影片的崔允信,拋開一貫嚴肅,用上幽默的字眼去形容《特》,看來這套片第一個特別任務「搞笑」已經成功了一半,一說到《特》之時,崔導也笑不停:「我自己好鍾意呢套電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炒雜錦,集各方之大成,卻沒有四不像之感。我也非常欣賞他們的膽識,將一啲自己的元素『估佢唔到地』裝嵌在一起,像塔倫天奴的作品,看來很『怪雞』,但這種『怪雞』卻有出乎意料的新鮮感!」
成本≠電影價值
早前上過YouTube觀看《特》的trailer,不夠30秒,小記就笑了出來,心諗:呢班友仔搞乜鬼啊!不過又真係拍得幾好!然而,拍得好還拍得好,但這種彷彿當年Umovie的製作可以登大雅之堂嗎?就算能在正常戲院上映,會有觀眾付上六十蚊睇一套用五千蚊拍出來電影嗎?「這個想法大錯特錯!」崔允信對此十分激動,「我認為這些質疑根本是無知的,香港人總是鍾意睇表面,單以製作成本,已經判定了電影本身的價值,請問大家究竟睇製作費還是看電影呢?五千蚊不能拍出有內容有意思的電影嗎?」這個反問,倒令小記有當頭棒喝之感!看來,觀眾還是不能單憑「大製作」或「低成本」、「主流電影」或「獨立電影」來判定質素。「我哋做獨立電影很難,早前同亞洲電影節(HKAFF)有一啲紛爭,我都唔想再提,今次分家推出獨立電影節係要用自己的方法,發出主流以外的聲音。」崔導有感而發,「其實有些獨立電影人,只想拍好戲,他們也從未覬覦過那些所謂的『大雅之堂』!」
中西大片大fusion
《特》的緣起,是一班獨立電影發燒友以小成本想做大製作,題材怪雞加上離經叛道的枝節,內容更可謂終極fusion,由占士邦的「天眼」衞星作為故事引子,中間穿插杜琪峰《PTU》式警匪槍戰、《無間道》式黑白兩道互相開片,配合《Matrix》式打鬥,冷不防更有星爺無厘頭絕句搞搞gag,就構成了這部成本$5,000的「巨獻」!「巨獻」二字絕無挖苦之意,就連導演之一的朱嘉逸都這樣覺得:「如果有更多資金,我哋一定會拍得更好,起碼後期可以有更多花式。好多人都有疑問,$5,000拍到一部戲?有心一定得!演員唔收錢,仲要幫手做電腦效果、聲效、武指。」而且,成員還好有耐性,拍了差不多八年,才終於完成呢個「特務」!另一位導演朱嘉強就笑言雖然拍得low-tech,但保證大家捧腹大笑:「情況有點像JackBlack的《低清老翻王》,有好多位都真係估我哋唔到,有一段我哋將傳統吳宇森式槍戰,加粵語殘片降龍十八掌,自己睇番都忍唔住笑!」導演更說,「將這種另類片種帶畀香港觀眾,就是我們最大目的同使命!」的確很難把《特》歸類,槍戰片?黑幫片?朱嘉逸提議把它歸類為笑片,大家入場不要太用腦,75分鐘儘管笑!笑它玩得夠認真。
Cult片如junkfood?
Cult片,泛指一些片種,缺乏大眾注目,但因其拍攝手法獨特或取材怪異,吸引一批hardcore影迷追捧。近期旺角的VCD舖大吹cult片風,加上報紙和雜誌大力報道,使二、三十年前不見天日的cult片重出生天。而《特務之王2008》所有工作人員也是cult片狂迷:「我們大多都是在ArtCentre一個導演課程所認識的,大家都志同道合鍾意cult片,所以就萌生了一齊拍番部的念頭,起初也是玩玩吓,後來就越玩越認真。」他們更視cult片為是一種「零食」:「Cult片有它固定的客路,畢竟唔係每個人都鍾意食魚翅,就算食得魚翅多也會心思思想食薯片,cult片就是這樣的『junkfood』,而且耐不耐嗒吓更份外有味,就好似年年halloween電視台都會翻播1975年的《洛奇恐怖晚會》或《回魂夜》等,可見cult片真正可以打破時間的限制。」說來,一代港產cult片代表作《回魂夜》當年票房仆直,現在反倒引來學者研究,數年前重出VCD更賣個滿堂紅!咁《特》會唔會成為新一代的cult片legend呢?那就留番畀大家填格仔吧。
HKAIFF推介
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2008共有45齣作品,除了有香港、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的電影外,更有香港觀眾較少接觸的老撾及孟加拉影片:
香港代表:《三條窄路》
《三條窄路》是今次電影節的閉幕電影,崔允信執導。故事與之前的《憂夏愁愁的走了》在題材上有點類近,也是一套香港人說香港故事的作品,由三位年輕演員王亦藍(王祖藍之弟)、張穎康、蔣祖曼加上智叔和毓民,主線為三個年輕人在人生路上的堅持與矛盾,就如聖經所言:「作為門徒要走窄路。」其實在金融海嘯下,走窄路的又豈止基督徒呢?
韓國代表:溫情大氾濫《嫲嫲又煩煩》
《家好月圓》一句經典對白:「唔使驚,嫲嫲喺大廳!」但《嫲嫲又煩煩》片中的嫲嫲確係煩得要命,一切都由上嫲嫲屋企幫佢換燈膽開始,鬧出笑話連篇,但笑聲中卻有一股暖流直搗心臟,立即令小記反思:咦?好似好耐無探過嫲嫲咯喎!
台灣代表:正能量的音符《天黑》
本片獲得08年台北電影節的最佳劇情短片及07南方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故事講述主角裕翔是一個瞎子,但音樂令他重獲自信,雙手遊走於黑白鍵之間,彈出了美妙的音符,更吸引到「台灣偶像劇人氣女生」。
日本代表:電車男心聲《宅男心事有誰知》
這套根本是《電車男》的獨立電影版吧!23歲大好青年,卻害怕同人接觸,見到心儀女生有心無膽追,只能對着剪報女星「自我製造快樂」。為了拯救這位電車男,導演松江哲明決定畀佢拍AV,除了為他壯壯膽,更要為他的人生寫下重要一頁──破處!
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2008
票價:$60
日期:11月15至30日
地點:港鐵九龍站圓方廣場TheGrandCinema
查詢:21968170
網址: http://www.hkaiff.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