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走進咖啡店,常見幾乎一桌一台蘋果電腦,場面十分壯觀,像開了一室白色的蘋果花。坐地鐵,也是一人一部iPod。他們用「國貨」用得那麼理所當然與坦然,那神情頗讓我羨慕,雖然他們腳踏的Nike波鞋大概是中國製造的。
毒奶事件後,我在美國超市購物時,試過偷聽到別的顧客,把貨品拿上手時悄聲說要看看有沒有中國成份。這種家醜外揚真令人丟臉,凡是黃皮膚黑頭髮的都想找個地洞鑽進去,民族尊嚴在這種細眉細眼的生活小節已夠折騰人,不必再上書朝廷高聲抗議。
信心的問題,選擇的問題。蘋果電腦是最潮的產品,又相對便宜,這種「國貨」佳質又有型,全球年輕人追捧,美國青年當是自家製造的玩具,自我感覺多麼良好,既然已經滲透進日常生活,就不再是優越感,而是平常心了。
說起來,我們的「國貨」也有過好日子吧。小時候在國貨公司也是可以買到相當別致的小玩意,小學用的乒乓球拍,不都是紅雙喜牌嗎。八十年代當然沒有電腦沒有iPod,阿媽還要手提紅白藍裝滿物資返大陸探親,順便把家鄉特產帶回來。今年端午,我阿媽回鄉探親帶回幾隻糭子問我吃不吃,到我想起早已在雪櫃裏躺了一段時日了。
不是不愛家不愛鄉,只是有時實在善忘,老早忘了鄉情。台灣人愛說「古早」味,說的就是一種原始的、鄉土的老實風味。沒有甚麼比得上,吃自家的米,用自家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