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繁花綠樹,可以透視碧藍天空,那一刻心情竟然那麼純靜,遠離紛繁塵世,去除一切雜念,猶似得一刻心靈昇華。」說的不是峇里島,紐西蘭,是香山。
「在醉人秋日陽光下遙望,香山所有喜怒哀樂在一片片紅葉間滾燙燃燒。賞葉人寄情一片紅葉,也許悟透整個人生。」
以上兩則抄自北京旅遊指南《北京印象》,省略大概十五個的的了了,嬌情肯定,都習慣革命浪漫,就是比較前衞內地刊物也不禁嬌飾。
十一月中咯,立冬那天北京暖洋洋似去時十月初,聽說廣州香港錄得歷史性攝氏三十度;次天突然陰籠,風起,晚上冷得後海的湖水結了冰。歌頌秋色,推介賞秋圖文並茂隨處可見,城西香山作為重點「災區」,雖然滿山紅葉假不了,要去,可避開遊人如潮更勝潮恐怖的週末。除此紅葉高峰期,就是平日上香山也不要隨便「寄情一片紅葉,悟透整個人生」;人潮紛雜,悟透人生繁亂,中國人永遠停不了大聲吵是肯定的。憧憬似日本京洛秋季賞秋有點難度,中國景色那會差,距離來自軟件及人文配套;看,五星級酒店早餐場面,以為坐在菜市場中間;旁邊一身Armani、LV、Chanel大款佬大款婆;一個對着手機狂喊,另一個一面忙着向空氣口開口合說她的離機電話,另一隻手以刀叉拮着水果吃一口然後隨話題情緒在空中指劃。不想一竹篙盲打,肯定有斯文自重人;只是比例小,本來詩情畫意賞紅葉的行為也變似參與廟會打醮。
香港賞秋是沒希望的,一場北上,偌大北京不走一場秋葉總是浪費,幾個好地方:香山飯店後山池邊的銀杏比天高,風起,一夜金黃經池水倒影看,就是外邊香山公園人雖吵,不枉一行。
京城西南宣武區,陶然亭公園不是遊人目標,都是附近居民,心態比較平常,沿小湖邊滿植銀杏踩一天一地金黃,城西北圓明園遺址那片紅亦也甚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