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場金融海嘯,不但令稱霸華爾街近80年的投資銀行模式告終,成立接近160年、以尊貴「黑卡」奠定信用卡集團殿堂級地位的美國運通,亦要飛入尋常百姓家,變身為銀行控股公司。分析指運通此舉,是要解決當前資產抵押債券市場癱瘓,該公司因融資受阻,導致資金緊絀,加上美國經濟衰退引發信用卡「爆煲」危機,亦令坐擁龐大信用卡應收賬的運通,面對巨大撇賬撥備壓力的風險。
聯儲局核准改制後,運通將一如所有傳統商業銀行般,可向公眾吸存款,並符合資格運用聯儲局貼現窗安排,強化本身流動性。基於當前形勢凶險,聯儲局亦取消按例需30天審批申請的慣例,加快核准流程,運通遂於昨日正式轉為銀行控股公司。
融資困難被迫求變
美國運通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KennethChenault說,鑑於金融市場波動,該公司希望有效運用聯儲局向金融機構提供的各項流動資金安排,以鞏固本身資本狀況;運通將致力擴大存款基礎作資金來源,但他重申,改制後不會轉變該公司以支付服務(信用卡業務)為核心發展策略。銀行界及分析師認為,運通變身銀行控股公司,可為資金流通性提供更大保障。
運通集團旗下美國運通銀行雖在紐約設有總部,及在邁亞美設有私人銀行辦事處,但在其他美國城市則無分行點,受反壟斷法所限,該行不准在美吸存款,其銀行牌照僅在境外吸存款,故運通集團一直透過旗下結構投資工具公司(SIV),以信用卡應收賬作抵押發債吸資,但金融海嘯令債務市場融資空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