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機蔬菜越來越受歡迎,但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調查發現,市面上近三成蔬菜自稱有機,或含有容易令人誤解以為有機的字眼,卻沒有有機認證標籤;當中兩個番茄及蘑菇樣本,購自Taste超級市場,只標明「無公害」及「天然堆肥」。專家指購買有機食品,要認明有機認證。
該中心主任黃煥忠指,今年8月在市面多間超級市場及健康食品店,購買527個附有有機認證或相關聲稱的蔬菜樣本研究。
有別於天然堆肥
結果發現372個樣本(70.6%)附有由認可機構發出的有機認證,126個(23.9%)自稱有機或令市民容易誤解以為有機的宣稱,但沒有有機認證,原產地包括馬來西亞。其餘樣本是生產過程獲有機認證,但沒標示顯示加工包裝過程獲有機認證。
他表示,上述126個樣本中一半自稱有機,約三成四只標明使用堆肥,兩成三只標示「天然/環保」,約兩成聲稱是綠色食品,其餘指產品只列出不含基因改造成份、無用化肥或獲品質認證。當中從Taste超級市場購買的一個番茄樣本,只標明使用天然堆肥,另一個蘑菇樣本,只標明無公害溫室蘑菇,兩者沒有有機認證。Taste發言人指「天然堆肥」等名稱是行內慣用字眼,產品已標明成份,沒聲稱屬有機,沒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