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10月大跌ELI頻接貨

衍生創富:10月大跌ELI頻接貨

雖然港股跌勢已持續了約一年,但過去的一個月,恒生指數仍錄得22%的跌幅,月內低位曾見10676,一度跌逾四成,為五年多以來的新低。港股及外圍氣氛不明朗,令股票掛鈎投資(ELI)過去一個月持續淡靜,而成交則絕大部份以短線為主導。
過去一個月,港股累計跌逾三成,重磅股滙控(005)更在月內失守100元關口及03年時的低位,曾見75元,單是10月跌幅達24%。由於滙控近半年一直是ELI市場的主要掛鈎對象,其股價急挫,令大部份於10月到期的滙控ELI均要接貨,並出現賬面虧損。
至於另外兩隻主要掛鈎股份均為國內銀行股,分別為工商銀行(1398)和建設銀行(939),兩者股價在月內的跌幅分別約22%及26%,逾二成的跌幅令兩者股價跌至不少相關ELI參考價之下,接貨情況常有出現。
過去一個月ELI市場出現了兩個較特別的現象,其中一個是年息有上升迹象。年息上升的原因,主要由於近月港股波幅加劇,單日恒指升跌逾千點,以至重磅股單日波動一成以上的場面出現,令整體引伸波幅上升,從而間接帶動ELI年息上漲。目前,一般一個月至三個月期的重磅股看漲ELI,參考價百分比介乎88%至95%者,部份潛在年息逾二十至逾三十厘不等。
此外,在近月的跌市中,投資者一般除了以約一個多月期的看漲ELI為主要收息對象外,在揀選參考價時,一般已由過往集中在90%以上者,轉移至80%至90%之間,好讓掛鈎正股到期時若調整約一成的幅度,仍有機會避免接貨風險。
註:數據截至11月6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