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檔,是香港本土特色,為我們製造出不少飲食經典,現存28檔當中,蘭芳園的「絲襪奶茶」享譽50多年,舊舖門口的一個大牌檔,更是結志街的地標,有天傳來噩耗,傳聞要拆,原來虛驚一場,那個五十年代初開始已屹立在結志街的舊大牌檔,因日久失修,加上之前颱風頻繁,出現傾側,於是決定大修葺。但因為這場虛驚,卻令我了解大牌檔文化是香港發展的重要DNA。
記者:張一豪
攝影:陳盛臣、周旭文、張一豪
10月某日,蘭芳園貼出告示,舊大牌檔要清拆改建,嚇得不少人匆匆向「她」告別,我也是其中一個。向第二代傳人之一的「業仔」林建業了解,才知原來這只是暫別,因為舊檔近40年未維修,早前幾次颱風吹到傾側了,為免出現意外,決定做一次徹底維修重建。維修前的兩個下午,比平時更多人,都是去作「最後」朝拜,最搞笑是聽說清拆前的早上,「旅發局」更打電話去,說收到多宗投訴,都指大牌檔已不只蘭芳園的私產,而是屬於「香港人」,想政府出面阻止……
新移民建港
最不捨得舊檔的,當然是創辦人林木河,小記在新檔搞好後的一個下午,找林老伯講一下舊檔的故事,從他口中,得知蘭芳園的故事,也透過他的奶茶,看到香港的歷史。「和平之後,我落嚟香港投靠阿叔,當時他同人夾份開茶檔,我做打雜學師,無人工包食包住,後來表現好,畀8蚊一個月我。但茶檔有錢賺,阿叔嗰份卻被人食埋,阿叔雖然有接濟我,但唔夠開飯,要去結志街的舊樓瞓樓梯底。後來機緣巧合識到一班好鄉里,借$2,100畀我,用$1,800頂手結志街呢個路邊茶檔,到52年同鄉幫我改名蘭芳園,賣咖啡奶茶多士。」說時林老伯繪影繪聲,給我簡化了,但從他口中看到戰後中國解放,新移民建港,及低下階層的生活。
絲襪奶茶緣起
原來當年林伯的師傅,是茶王張光的徒弟,張光在那年代,炒茶炒出名堂,有人更願出每月$10,000給他炒茶製茶。師承師公的幾道散手,加上改良由麻布袋冲咖啡,再用幼細棉布袋冲茶,令咖啡奶茶更幼滑,使原來虧本的茶檔轉虧為盈,奠定今日絲襪奶茶的基礎,「當時要同持牌人租牌,等於𠵱家交舖租,好多大牌檔持牌人,自己唔做,黑市租出去畀人做。我用每日$7租個牌,做咗兩年結婚,同我女人一齊捱,到大仔阿忠(林俊忠)出世,生意亦上軌道,點知持牌人見我有啲生意,就由$7加到$50一日,兼再要我畀$3,000茶錢,真係同攞咗條命無分別。」怪不得56年政府要禁止大牌檔持牌人黑市經營而停止發牌及轉讓。「好彩我有個姪,搵個律師幫我出頭,佢要當時中環小販工會主席跟持牌人講,只加我五毫子一日,總算繼續有生意做。」後來持牌人年紀大,以2萬元將牌照轉讓給林伯,一直做到現在。當時第一代檔位是用木做,經營10年左右開始破爛找人裝修,包鋁片,做膠招牌,約為六十年代初,清拆前的第二代檔口就出來了,香港亦進入工業時代。而生意穩定了,林伯亦11年抱6,成為促成七十年代家計會成立的中堅分子!
租金隨經濟起飛
之後問題又來,中環不斷發展,檔口旁起了現時的大廈,「因為我哋檔口,令舊舖呢個位租唔到出去,搞咗幾年,大業主搵大幫(以前的衞生督察)趕我哋走,最後講掂咗,68年用$580一個月簽咗5年租約,之後前舖後居,又分租畀人打棉胎,另一半地方就擺枱做多少少生意。」又過咗安定嘅5年,但大業主5年後加租至$5,000,最後爭持不下,林伯一家被趕出來,找不到地方容身,舉家試過在檔口席地而睡,維持了好幾個月。
「之後終於搵到地方落腳,業主一樣租、賣唔出舊舖,當時有個好好嘅女經理,成日帶人嚟睇舖,大家熟絡咗,話不如叫我哋買,更加幫我哋爭取由120萬,講到50萬賣畀我哋,嗰時我邊有咁多錢,於是幾個仔女合力搵親戚朋友幫手,籌到20萬做首期。我年紀大,喺銀行只做到7年按揭,就辛辛苦苦捱咗間舖出嚟。」
大牌檔精神
看見老實的林伯,令我想起老套的「人善人欺天不欺」,七十年代買舖令成本大增,但中環隨住經濟發展,寫字樓多了,由工人愛喝刺激的咖啡,口味亦轉到很多白領都愛上較柔滑的奶茶,口碑令生意日隆,八十年代由工業轉型到商業社會,蘭芳園的金漆也慢慢響起來。之後那些新時代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不贅。
林伯給我說年輕艱辛的日子,七成時候都是笑,辛苦一生,有舖不是最大滿足,更重要是捱大了子女。同時,我亦看到,那個吃苦的年代,日子不好過,但一家人同心,才是人安身安心之所,人也會特別堅強。而簇新的大牌檔,做得和舊檔差不多,和中環一拍即合,我相信,只要大牌檔的精神還在,日後回首,金融海嘯都只不過是滄海一聲笑。
第二代檔口清拆點滴
街坊有say
大牌檔小史
「𠵱家經濟低迷,大牌檔更有保留價值。」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雄說,熟食檔在香港開埠時已出現,為平民提供廉價熟食,中環、灣仔、跑馬地是集中地。二次大戰後,政府為幫助戰爭期間死亡或受傷的公務員家屬,發特別牌照給他們在公眾地方開熟食檔。牌照上有持牌人的相,比一般牌照大張,稱為大牌,這類熟食檔就叫做大牌檔。後因部份持牌人黑市經營出租權,政府決定停發大牌,亦不許轉讓及繼承牌照。75年後大牌檔開始搬入臨時街市經營。83年以衞生為由,政府陸續贖回牌照,大牌檔不斷減少。大牌檔已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今年政府改變政策,雖不再發大牌,但子女及有興趣經營者,亦可爭取續牌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