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乙型肝炎是疾病計時炸彈,患者會隨時發病,更可惡化至肝硬化,一直未有根治藥物。有中醫師研發中藥治療乙肝,中文大學更以這種含有冬蟲夏草、紫丹參及苦參等成份的中成藥進行研究,發現能有效控制乙肝病情,有患者的e抗原(反映病毒指數)更由陽性轉為陰性。
包含冬蟲夏草茯苓
中大於02年至03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招募36名乙肝患者參與研究,24人服食該中成藥,餘下患者服用安慰劑,完成一年療程後,再跟進半年。結果發現治療組可反映病情的「谷丙轉氨酶」平均值由193.29減至103.12,減幅達四成半。兩組患者的乙肝病毒數量也有改善,分別有38%及33%治療組及對照組患者的e抗原由陽性轉為陰性,有關研究結果已在今年9月出版的《中華中西醫臨床雜誌》刊登。
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科學主任鄭景輝表示,現時治療乙肝的西藥是緩解及維持肝功能,容易出現耐藥性及副作用,研究顯示中藥雖然未能完全消滅乙肝病毒,但可減少病毒對肝臟損害,從而降低併發嚴重肝病風險。
註冊中醫師楊漢彬表示,現代人營養過盛,令毒素積聚在肝腎,引致濕熱發病,他指該種名為「救肝靈」的中成藥由17種中藥製成,包括冬蟲夏草、紫丹參、苦參、女貞子及茯苓等。
今年48歲的陳先生,感染乙肝病毒逾17年,93年開始服食該中藥,病情好轉後曾一度停藥,其後因急性肝炎入院,肝酵素一度飆升,於是再度服食該中藥至今,肝酵素已回落至約60至8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