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股壇:業績乏增長動力中遠難有作為 - 齊明

點股壇:業績乏增長動力中遠難有作為 - 齊明

市場對上市企業持有衍生工具十分關注,由於範圍甚廣,效果有別,較為傳統的遠期合約,雖有套期保值作用,亦具一定風險。中國遠洋(1919)首三季,因遠期運費協議(FFA)而帶來公允值變動損失23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年同期則獲收益12.4億元。
FFA是一種場外交易的遠期合約,規定航線、價格、數量、日期及交割計算方法,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點,收取或支付依據波羅的海官方運費指數(BDI)計算差額,中國遠洋表示注重風險控制,有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確保風險可控。

BDI波動影響大

值得注意的是BDI波動甚大,上半年有關公允值變動是收益11.6億元,而首三季是損失23億元,9月後的BDI仍然相當波動,近日曾跌破1000點,而今年5月則接近12000點。
中國遠洋原本經營集裝箱貨運,去年從控股公司購入亁散貨船,因運費的變動,上半年的收入以亁散貨船為主,高出集裝箱航運收入65%,期內亁散貨運收入增加89%,集裝箱貨運只增12.4%,反映增長動力來自亁散貨船,而遠期合約亦與亁散貨運有關。
按中國會計準則計,第一季淨利潤61.3億元,第二季80.2億元,第三季為55.5億元,可見各季度業績的反覆,而首三季淨利潤197億元,同比仍增67.4%。
第三季集裝箱運輸量為152.6萬個標準箱,同比仍增3.3%,但其中跨太平洋線減少15.8%,亞歐線則增21.4%,中國線增9.9%,但在收入方面,跨太平洋減9.4%,亞歐線跌10.7%,中國線跌23.5%,整體收入跌8.1%,運輸量則增3.3%,反映第三季集裝箱運費的變動;以首三季計,運輸量增7%,收入只增4.1%,也非好現象。
航運業明顯逆轉已是事實,相信第四季仍差,由於上半年業績特佳,預期全年業績仍有增長,但航運股的業績,通常均包括出售船隻在內,因而PE慣常較低,再涉及大量遠期合約得失,PE更低,理由是出售船隻及遠期合約的貢獻並不穩定。

航運業陷入低潮

中國遠洋近期低位2.55元,估計PE只是1倍左右,又實在太低,因而近期反彈亦勁,現價4.70元,預期PE只是1.8倍(如有較大變動會是受遠期合約影響),但明年PE將會上升(即業績減退),至於P/B是0.71倍,即資產折讓29%,而船價在下跌中,已不能為據,發展至今,儘管PE甚低,也有保留,因業績暫無增長動力。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