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威鳴:足球界的種族歧視 - 丘建威

不平威鳴:足球界的種族歧視 - 丘建威

相信本文見報之時,美國總統大選已經塵埃落定。由古到今,假若說歐美社會的選舉,沒有充斥着種族歧視,恐怕都可歸納成騙子說的大話;因此,奧巴馬能順利當選的話,意味人類文化歷史又展開了新的一頁。
講到種族歧視的課題,領域的確很廣,足球場上的例子也多不勝數。簡單地劃分成兩個類別吧,一般來說,基於膚色的差別,普遍落場踢球的黑人球員,往往成為被侵犯對象;過往幾季,西甲情況特別嚴重,愛斯賓奴門將卡文尼被人投擲香蕉侮辱、伊度奧也曾受到敵方球迷的猛烈攻擊,醞釀罷踢。
另一個層面是在於球隊架構上,黑人往往被白人的精英主義文化排擠,領隊、教練的職位也少見有他們的份兒。以視足球為國技的英格蘭作例,到了1993年,恩斯(PaulInce)才成為首位以隊長身份帶領國家隊的黑人球員;而到今年,即2008年,才出現史上首位英國黑人帶領頂級聯賽球隊的領隊,同樣是恩斯!這足證在球隊管理層上的種族歧視,比起球場上的更隱蔽。

香港球壇問題漸減

以往的香港球壇,其實都存有種族歧視問題。當時來港效力的外援主要來自歐洲,始終這批球員質素較高,因此有意無意間,他們總會流露出自己民族的優越感;加上當時有些球隊以外援球員為主導,久而久之,球隊的士氣便因這些階級問題而受損。
隨着本土球壇的轉變,國援及南美外援成為現時外來球員的主流,大家在相處上則比過往和諧;現今各國都身體力行去宣揚正面訊息,種族歧視問題可望逐漸解決。
丘建威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