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5歲男童黃皓亮在瑪麗醫院接受微創手術切除腫瘤期間,疑被誤切斷主動脈致命案件不獲死因庭研訊,但本港心胸外科權威嚴秉泉向警方提供的專家報告,卻揭示手術多處失誤,包括因腫瘤太大,以微創方式屬錯誤,以及嚴重低估手術風險,他質疑操刀的醫生曾否接受適當訓練。皓亮的母親將向律政司司長申請覆核,要求召開死因研訊,還兒子一個公道。記者:陳沛冰、梁瑞琼
黃皓亮06年11月2日在瑪麗醫院接受微創手術,切除心臟附近直徑約8厘米的腫瘤,該腫瘤接近主動脈,手術期間醫生誤切斷主動脈,令皓亮枉死手術枱上。
其後個案轉介死因庭跟進,警方調查期間找來仁安醫院微創中心總監嚴秉泉,提供獨立專家報告。
手術風險被嚴重低估
專家報告指,有多個原因顯示以微創手術切除腫瘤是很錯誤的決定,包括因腫瘤太大,即使以微創方式成功切除,亦肯定要再開胸才能取出腫瘤。雖然現時很多胸肺科手術以微創方式進行,但在一名有大腫瘤而體形小的男童體內進行,增加控制儀器的難度。
手術期間病人背向天的姿態,令部份腫瘤被切除後,影響血管。微創手術傷口細小,出血時會增加止血難度。
報告又指,事件令人質疑負責手術的醫生,是否曾接受適當訓練。嚴秉泉相信手術風險被嚴重低估,病人及其家屬可能不獲適當知會手術的風險及後遺症,以及其他可進行的手術方式。
記者昨日向嚴秉泉查詢,但他表示不便評論此個案。
皓亮母親黃太昨在記者會上戴了口罩,但每當憶述愛兒去世,則聲淚俱下。「足足兩年,我唔知點樣走過呢兩年,成日諗起佢𠵱家有幾高。」
母親將向律政司申請覆核
協助黃太申訴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死因裁判官認為皓亮死於意外,拒絕開庭研訊,令家人永遠無法得知真相。因事件涉及醫院是否有恰當機制,如誰決定用微創方式;香港大學小兒外科講座教授譚廣亨是皓亮的主診醫生,為何由另外兩名醫生操刀,他們是否有足夠資歷及經驗等,均涉及公眾利益,必須研訊。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現時死因裁判官決定是否研訊案件沒有統一準則,他將為皓亮的母親向律政司司長申請覆核,要求死因庭進行研訊。
司法機構發言人指,若律政司司長認為死因裁判官應召開死因庭而沒開庭,會接納覆核申請。瑪麗醫院發言人表示,何時採用微創手術,是醫生臨床決定。
處理黃皓亮個案瑪麗醫院嚴重錯誤
‧腫瘤直徑約8厘米,即使用微創方式切除,亦不能透過細小傷口取出,要再開胸取出腫瘤
‧孩子體形小而腫瘤大,在體內放入儀器,增加控制的難度
‧病人接受手術時的姿勢,令部份腫瘤被切除後影響血管;當血管被切斷出血時增加止血難度
‧質疑負責手術的醫生曾否接受適當訓練
‧估計院方低估手術風險
‧病人及家屬可能沒有被適當知會手術風險及後遺症,及有其他手術方式選擇
資料來源:仁安醫院微創中心總監嚴秉泉向警方提供的獨立專家報告
你的回應
5歲童接受微創割瘤手術過程中枉死,以下是讀者在《蘋果》網站的部份留言。
唉,意外啲嘢無人想嘅,不過死因庭堅持毋須開庭研訊呢個就有啲問題喎。
──double仔
要還小朋友及其家人一個公道。
──grace88888
今次事件應該係不幸,唔通醫生故意出錯咩?不過咁高風險嘅手術,何解唔先驗清楚個瘤先開刀?
──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