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骼之道:天氣變化誘發關節痛

健骼之道:天氣變化誘發關節痛

關節痛是天氣轉變的寒暑表?這是中國人的古老民間傳說,雖然暫時沒有大型的科學研究數據支持,但原來西方人也有同樣的說法,西方醫學文獻也有相關的記載,即每當打風、落雨或天氣轉冷時,關節痛會變得特別嚴重,或原本沒有關節痛的人,關節會忽然隱隱作痛,醫學界相信或與天氣突變會提高皮膚神經感應的敏感度,以及腎上腺激素改變有關。
痛楚的強弱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故要有客觀的統計學數據支持天氣轉變會加劇關節痛並不容易。不過,03年一項英國研究便分析了溫度及氣壓下降與關節不適的關係,結果發現隨着兩者下降,關節痛的程度會上升。

氣溫轉變刺激神經感應

另一項於04年公佈的西班牙研究也發現氣壓下降會增加關節痛發生的機率。此外,也有個別研究顯示關節僵硬程度,與低氣壓及高濕度有關連。不過,若以客觀的統計數據分析,天氣轉變與關節毛病的明顯性及重要性不高,即兩者的關連並不明顯。
雖然科學數據有限,但從臨床治療觀察卻可發現慢性痛症,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骨關節炎、腰背痛、腕管綜合症及偏頭痛等,應與天氣變化稍為密切。
然而,現時醫學上並未能解釋天氣誘發痛症的原因,但估計與溫度降低會刺激表皮某些神經感應接收器,令敏感度提高,增加疼痛的感覺。換句話說,即平時接觸到某些物件時不會有痛的感覺,但當敏感度提高時,相同的觸感也可轉化為痛的訊號,令中央神經系統發出痛楚反應,即氣溫轉變會令人體的痛楚訊號敏感度加強。
另一種說法則是溫度下降會令腎上腺某些激素的分泌增加,令人體對痛的感覺產生變化。不過,無論是那一種論調,仍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及測試數據支持,才能確立天氣變化與關節痛的關係。
逢周二刊出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