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直擊】這一天──2008年11月4日,美國人在晨曦中走進票站,要用手上的選票,翻開歷史新的一頁。他們興奮,希望自己的選擇,可以讓國家重新上路;他們激動,自信創造了歷史,可以讓平權得以實現。二億美國選民的抉擇,極可能令美國風雲變「色」,選出美國立國232年來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在他政治生涯的發祥地芝加哥,百萬人已準備好在這一晚(香港時間今晨)上街,為這個歷史時刻歡騰。記者:陳沛敏
經過長達18個月的選戰,奧巴馬擊敗民主黨內巨人希拉莉,也很可能壓倒性擊倒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在率先投票的新罕布什爾州兩個小鎮廸克維爾山口和哈特,他都先拔頭籌,在廸鎮以15票對6票、在哈特以17票對10票壓倒麥凱恩。這是廸鎮自1968年以來首次有民主黨候選人勝出,極可能為奧巴馬大捷揭開序幕。
選民對歷史時刻感激動
在芝加哥,天還未亮,不少票站已有數十人等候投票。票站早上6時開放,80歲黑人婆婆DorothyCunningham提早五分鐘到來排隊,「這是歷史的一天。若奧巴馬當選,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可以說是實現了。但最重要是,他是全美國人的總統。」黑人巴士司機Tony尤其雀躍:「這是多少人奮鬥的結果,半世紀前黑人才有平等的投票權,現在可以選舉總統,很多人都很激動。」
在美國出生的日裔EdwardOgata說,小時候社會充滿歧視,今天肯定是里程碑,大家都希望早日告別喬治布殊。拉丁裔的Dominic投下神聖一票後,感慨地說:「噢,你能想像一個國家能讓少數族裔擔任國家元首,是多麼歷史性嗎?」
支持者排隊投票,奧巴馬也返回芝加哥晨早投票,投票後,他說"Ivoted."在場數百名支持者立即爆發歡呼聲。他的陣營已準備好大選夜在市中心的格蘭特公園集會,公園只能容納6.5萬人,但估計百萬人會湧往公園一帶,要見證美國首位黑人總統誕生。
當局嚴陣以待,調動大批警力維持秩序,擔心選舉結果一旦爆冷,慶祝晚會演變成示威騷亂。美國特工人員凌晨時分更一度封鎖公園數小時,徹底搜查,確保將在集會上發表演說的奧巴馬安全。
TomKlein和JacquelineSiegel是奧巴馬支持者,遠道從阿拉斯加駕車來芝加哥,無非要參加這個百萬人集會。他們坦言,雖然奧巴馬仍然領先,但未有正式結果前始終不放心。「我們的車貼滿支持奧巴馬的標語,沿途有人為我們打氣,但也有不少人向我們做粗口手勢。美國依然有些人,對選黑人做總統感到不安,無論他是多優秀的人選。」
全美投票人數料破紀錄
他們笑言,若奧巴馬落選,會考慮移民香港。儘管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是他們的州長,但襟前掛着「北極熊支持奧巴馬」的Jacqueline大數佩林的不是,「她甚至想把北極熊趕出保護區,方便鑽油。我不敢想像若她做了副總統,甚至總統,美國會變成怎樣。」
全芝加哥都為奧巴馬沸騰,推着嬰兒車的Tina卻是共和黨人兼麥凱恩粉絲,但她說:「雖然我已經投票給麥凱恩,但無論誰當選,這都是歷史的一天。」
芝加哥選舉委員會主席LangdonNeal預計,單是芝加哥地區可能有超過八成選民投票,有望創1972年以來的新紀錄。除了因為選民認為今次選舉別具歷史意義,也因為更多年輕人參與,「今年2月前,這裏五成以上登記選民是45歲以上;2月之後,五成以上是42歲以下。簡直像一場前所未有的運動。」
芝加哥如是,全美投票人數更預料可達破紀錄的1.37億,投票率高達65%,是1908年以來最高投票率。大選日這天,全美大部份地區天晴,更大利高投票率。
天晴,但麥凱恩的競選形勢,似乎陰沉。他在老家亞利桑那州鳳凰城Biltmore酒店也會舉行集會,但比起奧巴馬的百萬人集會遜色得多,僅數千人出席。若論集會氣勢,他已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