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與奧巴馬一起在芝加哥黑人社區服務過的人談過,他們說奧巴馬十多年前在芝加哥南部做社區服務,協助居民改善社區問題如垃圾棄置之類時已不想把工作局限在個別社區,而是希望服務的組織能蛻變成推動政策改變的政治組織,擴大影響力。但奧巴馬對社區服務仍然非常投入,很用心聆聽居民的想法,很着重如何能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是的,奧巴馬參與政治是從最基層、最草根的社區服務工作開始,他的工作就像香港的議員助理或政黨的地區事務助理一樣。但這樣的工作經驗不但對他日後的政治參與工作有啓發,更讓他深深明白怎樣才能有效動員居民、選民,更讓他在制訂及執行選舉工作時更得心應手。
組織工作細緻綿密
他能在初選中打敗希拉莉,在總統大選中一直領先麥凱恩,靠的不僅僅是他的政綱、他的個人魅力、他的演說;同樣重要的是他競選工作的組織力及紀律性,而這跟他的社區工作經驗有密切關係的。對他來說,要組織社區工作或社區行動,必須確保居民或選民出席,必須令他們保持團結,不會有不同聲音或「鬼打鬼」,不然便很容易被政府當局分化、分解。套用在選戰中,奧巴馬要求他的競選工作人員、組織者多從選民及參與者的角度出發,盡可能減少他們的不便,確保用最有效的方法把支持者送到活動的場地、送到票站,令支持者不會動搖,不會三心兩意。這種細緻綿密的組織工作令他不會輕易丟失選票,令他有效掌握形勢,也令他的選舉工程比他的對手更成功。
善用新式宣傳拉票
除了組織上有獨到之處外,奧巴馬今次選戰的另一項優勢是善用互聯網、手機這些新式的宣傳、催票手段。較早時已介紹過奧巴馬如何善用電郵及互聯網爭取支持、爭取捐款;從他在一個月內取得過億元捐款已可見電郵、互聯網的效果。但更厲害的一着是他能善用手機短訊(testmessage)這種多快好省的手法籠絡選民及催票。
為甚麼說手機短訊是多快好省的催票手段呢?根據美國政治學者近年的研究,在各種催票方法中,最有效仍然是派義工逐家逐戶拍門拉票,平均每接觸14人就可拉到一票;其次是手機短訊,大概每接觸25人可以得到一票;再其次是請義工打電話接觸選民,大概每38人得到一票。其他如郵寄資料的效用則甚低,接觸200人才拉到一票。單純從效果來看,派義工上門催票當然最理想,但成本非常貴,涉及人手極多。手機短訊效果雖稍差,但成本低廉,又可以大量發出。這不是多快好省的催票方法嗎?
從2007年開始選戰以來,奧巴馬的選舉陣營已積極蒐集選民的手機號碼,例如在登記新選民時記下他們的號碼,又或是在一些網上留言中邀請參與的網民提供手機號碼。幾個月前當奧巴馬仍在選擇競選拍檔時,他特意邀請一般人透過手機短訊發表意見,並承諾會逐一回覆。透過這樣的手法,他的陣營成功得到數以百萬計的選民的手機號碼,令他在選戰白熱化時能利用短訊催票或告急,並鼓勵支持者轉發給親戚朋友。相反,他的對手麥凱恩在這方面幾乎交白卷,還是倚賴傳統的催票方法。在手機橫行的今天,在一人一手機的世代,麥凱恩怎能不處於下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