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後最高級官員到訪 5000警保護<br>陳雲林訪台揭兩岸歷史新頁

中共建政後最高級官員到訪 5000警保護
陳雲林訪台揭兩岸歷史新頁

在綠營如影隨形的抗議中,在5000警力密不透風護衞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昨日首次踏足台灣,為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大陸最高級別官員訪台。陳表示,首次踏上台灣這塊「可愛的土地」,心情十分激動。他並強調此次商談任務明確單純,不會涉及兩岸政治問題,更不會涉及島內任何政治議題。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形容,為了這歷史性一刻,兩岸整整花了60年。今日,江陳會將正式舉行,雙方並將簽署四項重要協議。

台灣媒體昨日幾乎總動員追蹤陳雲林在台的一舉一動,並正面評價這次的兩岸會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昨在101設晚宴替陳雲林一行洗塵時表示,今天是令人難忘的重要日子,兩會負責人首次在台北舉行會談,展現兩岸對等協商的意義,象徵兩岸人民往來、經貿交流的新局。

陳雲林(左)與江丙坤相擁致意。美聯社

陳雲林與辜振甫遺孀會面地點台泥大樓外,有大批警員戒備。劉耿豪攝

陳:兩岸關係勝101大廈

陳雲林則稱,有幸跨過淺淺的台灣海峽,盼兩岸共創雙贏,兩岸關係比101大廈更超過滿分,更上層樓。陳雲林一行昨晨乘坐中國國航專機,直飛台灣。行前,國台辦主任王毅親往送行,指此行是兩岸關係史一件大事,預祝他們安全順利並商談成功。經4小時飛行,中午11時46分,噴有奧運吉祥物福娃圖形的包機降落桃園機場,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等親自接機。60多人的海協會代表團獲禮遇通關,分乘近百輛車直接從停機坪前往圓山飯店。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伉儷在圓山飯店迎候陳雲林一行。江在致辭時說,陳在11時58分踏上台灣土地,「這一刻不止台灣民眾在看,大陸民眾在看,全世界也都在看」,又形容這是兩岸歷史的一刻,「為了這一刻,兩岸整整花了60年」;江同時對陳稱,台灣是多元民主社會,「有不同聲音,所以不能讓你到中南部去看看,但相信這次協商很多人會熱烈支持。」陳則強調,這次任務非常單純明確,就是為兩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郵政合作、食品安全等議題協商並簽署協議;其次是就金融風暴對兩岸經濟衝擊如何應對交換意見,同時安排金融議題與明年兩會協商議題。

高雄餐廳老闆手持大關刀,抗議兩岸兩會會談。林聰勝攝

今午「江陳會」簽4協議

陳雲林午宴後隨即前往拜會已故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的遺孀辜儼倬雲,繼而在下榻的酒店與已故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會面。晚間,則出席海基會在101大樓「84風雲會」會所的晚宴,台灣商界如富邦金控公司董事長蔡明忠、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等重量級人員均與會,而30名大陸台商協會會長也獲邀出席。
今日上午,江丙坤與陳雲林將正式舉行第二次「江陳會」,並將在下午簽署協議。昨日下午,兩會人員舉行預備性磋商,為今日正式簽署四個協議作準備。值得注意是,高孔廉在介紹出席的台灣官員時,全都直接以他們的正式官銜稱呼,高還特別提及馬總統對促進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努力。而現場記者注意到,大陸海協會官員們全神貫注在聽。
從昨日早上開始,到晚上101的宴會,綠營發起的嗆聲抗議陳雲林來訪的舉動,如影隨形,但均未對陳構成威脅。陳昨晚感慨地表示,做每一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聲音,他已聽到、看到了台灣社會上的不同聲音,但他堅信,只要為兩岸同胞最大利益做努力,一定會得到民眾的認同。
台灣《蘋果日報》

多名民進黨台北市議員在圓山飯店外,為「黑心」氣球灌氣。陳宏佳攝

海基海協重要會談

年份:2008 地點:台北
成果:江陳會今日舉行,兩岸兩會將簽署包括航空、海運、郵政、食品安全等協議

年份:2008 地點:北京
成果:兩岸兩會6月恢復中斷逾9年的會談,其間簽署包機、大陸人赴台等協議,江丙坤邀陳雲林訪台

年份:1998 地點:上海
成果:第二次汪辜會談,達成包括兩岸繼續進行政治對話、汪道涵訪台等共識

年份:1993 地點:新加坡
成果:首次汪辜會談,雙方簽署多項協議,推動經貿與民間交流的發展

年份:1992 地點:香港
成果:兩岸兩會首次事務性商談,達成「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兩會今日議程

上午
09:00 兩會負責人會談(第二次江陳會)
11:00 陳雲林弔唁王永慶、海基會記者會

下午
02:00 兩會簽署協議儀式
02:30 海基會、海協會記者會
04:00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會見陳雲林等人
04:30 酒會

晚上
06:00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宴請陳雲林一行
07:30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記者會
資料來源:台灣海基會

點滴
陳抵台首餐吃牛肉麵

陳雲林伉儷抵達台灣後吃的第一餐,並非名貴菜餚,而是台灣美食,包括清燉半筋半肉的牛肉麵、清炒豆苗以及小籠包,費用僅約200港元。今、明兩天,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主席吳伯雄設置的晚宴中,已指定用金門陳年高粱酒作迎賓用酒。

港記被拒入重要場地

陳雲林這次歷史性訪台,吸引逾千記者報名採訪,但台灣陸委會最終只核准500多名記者的採訪資格,還採取管制措施,要求記者同時有採訪證和某場合場地證才能採訪。多名香港記者未能取得重要場合的場地證,表示不滿。而免費招待記者的餐盒亦不足,部份記者只獲發「統一」杯麵,此舉被綠營質疑「親中促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