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未忘,情 - 鄧達智

海角未忘,情 - 鄧達智

《海角七號》,以為一隊游擊隊,棒球隊,海軍陸戰隊的編號……勵志故事切合台灣式戀情,我以為。
報章宣傳了好長一段時間也挑不起心情入座。直至一天無端買了陌生中孝介《絆歌》,為了封面一片海邊,回去聽,多奇怪的歌聲!讓我想起一點點平井堅,更聯想ShizuruOhtaka為《五個相撲的少年》唱出夏日一片和風的插曲。回家尋日文唱片架一點位置放《絆歌》,才發現自己有他再早一點的作品《觸動心弦》,未拆包裝紙……就沉迷過程,買的,愛的,工作的,交往的;結果?誰知明晨不屬自己。因為中孝介的歌,動了心,終於坐下細細進入《海角七號》。
近尾,海角七號原來是日治時代台灣國境最南海邊某處已失效的地址。(電影不止一次出現「國境之南」,是日本國境之南?日本國的南方?日本的南面?台灣島的南端……當然不從政治角度去看,從前《國境之南》電影出現,便一再含糊所指何國?何境?)
故事發展是兩條線,最後合而為一;六十年以為已忘情原來未忘,情更深比日台之間太平洋海水;才不過七封,未寄出的信為電影平添滿分的悲傷,七段海上畫面,六十年前一個戰敗國青年離開消失殖民權的國境之南;沒有勇氣回去面對失敗祖國與自己的身份,更沒有勇氣承擔愛,留下那個每天每時每刻等待期望在海角七號的女孩及活下來幾代人的不安。就是那七天海上旅程七封信,每次鏡頭推回深深情懷與內疚,叫人流淚的情言密語;面孔老是被氈帽圍巾壓得密透連眼神也浮不出來;那把聲音,想屬中孝介:懦弱、後悔、無奈,一串缺乏勇氣承擔的呢喃,如此無能為力,你卻照單全收,雖無實質行動,既往不咎,一切隨海浪沖走,留下漸淡可惜永遠不淡,刻骨銘心,曾開花結不成欣果的餘韻。海角七號友子嬤嬤等待六十年,那人已塵歸塵土歸土,但深情透過七封信由頂至踵,死而無憾。電影另外一條線帶台南土氣阿扁的在地人鬼馬笑容,手法似林青霞年代;最後還是感人的,俗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