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過一個謎語,「脫褲坐石凳──打一成語」,謎底:以卵擊石。別看沾有「黃段子」的葷腥味,卻讓童稚初開的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成語。
今有毒奶巨案,坊間便「以毒攻毒」,諸如「有奶不是娘」、「冲杯奶粉給黨喝」、「外國人喝奶結實了,中國人喝奶結石了」……這些警世妙語,一下子讓人記住了那個詰屈聱牙的化學名稱──三聚氰胺。
說來中國食品已不止五毒俱全,竟是百毒俱侵了。毒油、毒米、毒菜、毒肉、毒魚、毒餃子、毒豆腐……香港檢驗出產地輸入的雞蛋含三聚氰胺,超標率達八成八,真教人想起崔健那首搖滾歌謠《紅旗下的蛋》。看來坊間又要創作新謎語,叫做「國人吃蛋──打一成語」,謎底:危如累卵。
時下再說三聚氰胺已經不新鮮了,不過有件新鮮事,這一毒物源頭從何而來?心細如髮的網民查出,竟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應用技術研究所的首創,並命名為「DH合成高蛋白精料」,宣稱「作為禽畜高蛋白飼料添加劑補充劑」,「成本低,來源廣」,「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土法也可以上馬,工藝簡單等優點。」該研究所以收取轉讓費、函授費和技術培訓費大力推廣此項技術。
原來如此,無怪乎三聚氰胺流毒全國乃至域外,儼然成了民族品牌。有道是:科技興國,多毒興邦!
忽報內地柑橘爆發大面積蛆病,這種「大實蠅病疫」最先禍起四川,省政府循例出來「闢謠」。怎知山東、山西、河南、新疆相繼傳出疫情,於是消費者的手機短信滿天飛,致使各地柑橘無人問津,反正賣不出去,果子爛在枝頭橘農也不摘了。
產地水果多有毒,這非新聞,但過去都是表皮殘留農藥,現時卻爛到心裏了。說來也在意料之中,大陸非但禽畜飼料有各種添加劑,人吃的食品有各種添加劑,就連土地也濫施各種添加劑,五花八門的農藥化肥,為滅蟲病而「除惡務盡」,把害蟲的天敵也一併毒殺。豈不聞近十年間,人有沙士,三鳥有禽流感,豬有藍耳病,水果怎會獨善其身?
說到「多毒興邦」,筆者想起了劉伯溫的《賣柑者言》。劉伯溫買了皮光而肉腐的陳年柑子,便不忿,回頭找柑農論理。對方卻說:如今世上作假行騙的何止我一人?層層官吏人模狗樣地端坐朝堂高談闊論,卻不問民瘼,治國無能,貪腐有術,試問誰個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你不去找他們論是非曲直,偏來找我這一介草民,可笑之至!
劉伯溫所寫的莫不是今日之中國?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