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推銷壽險避談風險<br>學者警告:隨時乜都冇晒

銀行推銷壽險避談風險
學者警告:隨時乜都冇晒

【本報記者直擊】消費者委員會迄今接獲逾3,638宗涉及雷曼迷你債券投訴,炮轟銀行不良銷售手法。本報最近到多間銀行查詢儲蓄計劃,職員已轉為推銷與保險公司掛鈎的儲蓄人壽保險,部份聲稱回報率高達9厘,又強調沒有如雷曼倒閉血本無歸的風險。有學者提醒巿民選購該等產品同樣存在風險,輕則供款完結後「都係得番個本」,更甚的是假如保險公司倒閉,客人隨時「乜都冇晒」。 記者:鄧愷欣

記者日前以顧客身份分別往涉及雷曼迷你債券事件的大新、渣打、星展及南洋商業銀行,查詢儲蓄計劃。銀行職員已改為推銷儲蓄人壽保險,受保人供款年期由3至24年不等。職員聲稱回報率由3至9厘不等,身故可獲賠償,部份計劃更有退休收入、特別花紅等。

回報率純屬假設性

職員又即時向記者索取個人資料,做儲蓄人壽計劃建議書,但未有提及風險問題。記者主動問及保險公司結業會否如雷曼苦主般血本無歸,職員表示:「呢啲儲蓄保險好穩陣,保險公司已經有幾百年歷史,可以放心!」
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指出,銀行以中介人角色為保險公司推銷,保險公司一旦倒閉,顧客同樣會「乜都冇晒」,「情況同雷曼一樣,如果執笠隨時本利冇晒!選購時一定要考慮呢個風險」。而建議書列出的特別紅利、回報利率及回報金額均是假設性,應以保證可得金額作考慮,「就算佢話派5厘息,到時派唔到你都冇佢符。供完晒款有可能都係得個本」。
蘇偉文續稱,供款年期也十分重要,如部份銀行計劃的供款年期長達12年,供滿10年才能回本,「咁即係蝕咗10年息,擺去定期存款都有20幾萬啦」。相反,部份3年供款8年回報的計劃就最快回本。

蘇偉文副教授表示,儲蓄人壽保險一樣有風險。

「唔好睇贏唔睇輸」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指出,銀行職員推銷產品時趨於報喜不報憂,以求成功簽定合約取得佣金,「只講有幾多回報,唔講風險」。他建議市民在購買時多作比較及查問清楚,「貨比三家,問清楚有乜風險,唔好只睇贏唔睇輸」。

話你知:購個人保險有竅門

銀行推銷個人保險主要分儲蓄人壽、投資相連及純保障三種,巿民必須因應自己的需要選擇。中大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表示,投資相連保險又稱為「101」,即投保人身故時會有101%賠償,「但如本身冇諗住買保險,只係想投資,選擇投資相連保險就會影響你嘅投資回報」。他說,若本身「上冇高堂下冇妻兒」,毋須選擇含身故賠償的儲蓄人壽,可考慮保障自己的純保障保險。

考慮可承受風險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表示,購買時要考慮自己可以承受風險、年齡、能力、目的,「如果你本身買好多外滙、股票,咁就唔使買投資相連保險,購買純保障嘅醫療保險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