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存關愛:助精神病康復者融入社區

生活存關愛:助精神病康復者融入社區

香港電台第五台及社會服務聯會合辦節目「生活存關愛」,並與本報合作此欄,為讀者介紹社會福利的理念及提供相關資訊,讓市民有需要時可積極求助。節目逢星期二晚7:30pm-8:00pm於港台第五台播出。網頁: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lifeislove/(直播及重溫)

根據醫管局數字,2006年約有13萬人到精神科門診部求診。新生精神康復會服務協調主任游秀慧表示,另有一群精神病患者透過其他途徑接受治療,如私家醫生和家庭保健機構等,故實際人數超過13萬。至於精神病分類,一般分為重性和輕性,常見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抑鬱症、恐懼症、強迫症、焦慮症,以及狂躁抑鬱症等,每種均有不同病徵。
游秀慧稱,由於社會服務機構致力開展宣傳和教育工作,公眾對精神病者的了解在這十幾年來明顯進步。然而,當中仍存在不少個人層面的抗拒感,如每當進行問卷調查,問到是否認為須協助精神病康復者融入社區,巿民大多沒異議,但問到是否接受他們居於住處附近,又或者是否接受成為朋友、同事或配偶,巿民反應則冷淡得多。

首務破除負面標籤

她強調,治療精神病不能只以醫學角度分析,長遠來說,精神病康復者始終要回到社區重新生活,首要工作是破除對精神病康復者的負面標籤。此外,由於他們在就業和社交方面均要重新適應,故家人、朋友和社區人士的支援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