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兩種途徑收集滙控

衍生創富:兩種途徑收集滙控

滙豐控股(005)股價一度跌至01年至今的新低,隨着滙控估值及息率回報已至較合理水平,或許有投資者已開始留意是否已屆收集之時。
今次本欄將比較直接持有滙控與運用相關ELI接貨的分別。假設一隻滙控37天期ELI,參考價百分比91%,年息16.96厘。倘若滙控現貨價為75元,到期日如其收市價回至68.25元,即01年低位能穩守,那麼ELI將不用接貨,若以10萬元投資額計,可獲取1690元年息回報。然而,於75元吸納滙控,將會出現每股6.75元的賬面虧損。
至於遇上調整較深的情況時,假設滙控到期日失守68.25元水平,股價回至60元,持有正股者,賬面虧損將擴闊至每股15元。至於持有ELI,亦有機會面對接貨風險,但計及參考價,每股賬面虧損可縮減至8.25元。

ELI較持貨防守性高

以10萬元投資額為例,計及年息回報,每股打和點將下調至約67.10元,每股賬面虧損約7.10元,較持有現貨的15元賬面虧損為低。當然,以ELI作為收集滙控的工具,於股價繼續調整時或較具防守性,惟倘若正股掉頭回升,則或有機會失去收集正股的機會。
以上述兩例,如到期日滙控股價升至80元,每股賬面回報5元,持有3手正股,成本約9萬元,回報為6000元。反觀持有滙控ELI者,由於到期日收市價高於參考價,故不用接貨,以10萬元的投資額而言,實際利息只有1690元,較持有正股者為少。從以上例子反映,如認為正股仍有調整空間,ELI的防守性或較直接持有現貨為高,但如估計正股有機會回升者,持有現貨的回報或較佳。

註:上述ELI數據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