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環球股巿由低位反彈,升勢未能持續至周末。上周美國、中國和日本分別減息,信貸巿場也有解凍迹象。可是,經濟層面所面對的壓力仍然相當大,三大工業體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活動,出現自1980年代初以來的最大跌幅,影響擴散至新興巿場經濟體系。
剛公佈的第三季美國經濟數據並不理想。期內經濟增長,以年率計,較上一季收縮0.3%。消費者開支錄得自1991年以來首次下跌,跌幅高達3.1%。一些具領先指標的消費相關經濟數據,像10月份諮商會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由9月份的61.4,急挫至38.0,不但是自1967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也是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消費力顯著減弱,對新興巿場所出口的消費品需求,自然會減少。新興巿場的出口業可說是首當其衝,而且影響更蔓延至減弱了當地的內部需求。
截至今年第二季,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內部需求,只錄得2.2%的年度化增長率,遠低於過去數個季度的增長幅度(見圖)。可見近期新興巿場資產價格回落,不但只反映風險承受能力下降的因素,實質經濟增長也有持續放緩的趨勢。花旗分析員調低明年新興巿場的經濟增長預測,預期2009年新興巿場經濟增長只會有4.5%,較原先的預測減少1.1個百分點。
新興市場增長放緩
整體新興巿場經濟增長速度會放慢,但環球經濟放緩,對各個地區的新興巿場,影響不盡相同。以中國為例,經濟方面,現時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錄得15%增長,近期零售銷售又回升至18%,相對強勁的內部需求有助抵銷出口放緩的影響。財務狀況方面,中國實施資本賬外滙管制,外資在銀行資產的持股量較少,放款和存款的比例又相對偏低,銀行具有充足的資本和流動資金,所以中國受金融海嘯的影響料會相對較小。
花旗分析員認為,亞洲經濟體系的前景會相對拉丁美洲巿場為佳。事實上,年初至今亞洲貨幣,除了南韓圜以外,表現普遍優於資源出口國如拉丁美洲貨幣,反映投資者預期亞洲經濟前景相對理想。近日商品價格回落,料進一步對拉美經濟構成負面影響。
拉美市場貨幣大跌
現時拉丁美洲巿場的貨幣大幅下滑,加上通脹未完全降溫,為免進一步影響央行對抗通脹的公信力,預期除墨西哥外,拉美地區減息空間有限。另外,在巴西等出現財政赤字的國家,亦難以推出大型刺激經濟措施。綜合以上因素,花旗分析員預期整體拉美明年經濟增長率為2.5%,較早前預測增長3.4%為低。
反觀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地區,普遍受惠於油價及整體商品價格回落,令減息空間大增,花旗分析員亦預期,亞洲的減息周期已全面展開,預期明年年中前中國有機會把利率下調至5%,而南韓亦於上周一特別會議宣佈減息達75點子,減息將有利刺激經濟,油價回落亦有助紓緩經濟放緩對亞洲消費者的負面影響。
預期整體亞太區經濟於今明兩年分別增長7.5%及6.3%,較環球經濟及新興市場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