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加強檢驗 供港魚或減少

內地加強檢驗 供港魚或減少

【本報訊】內地揭露多年來養魚飼料含三聚氰胺,令本港淡水魚亦可能含毒。業界人士指,鰻魚含三聚氰胺風險最高,內地正加強抽檢供港淡水魚,令所需化驗時間較以往長,本周供港淡水魚數量或受影響,食安中心本周會開始化驗肉類及魚類。

鰻魚中招風險較高

近日內地傳媒揭發,養魚飼料含三聚氰胺可能數年前已出現。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稱,內地正加強檢測供港水產,準則較以往嚴格,樣本數量增加,測試所需時間較長,可能會影響供應量。
新界養魚協進會顧問郭誌有稱,若供港淡水魚含三聚氰胺風險,估計較大機會是鰻魚,因飼養鰻魚較其他淡水魚需要的蛋白質高很多,一般淡水魚的飼料只需約10個單位的蛋白質,但鰻魚的飼料需13至16個單位的蛋白質,不法商人可能向魚場場主出售聲稱含高蛋白質飼料,其實飼料加入三聚氰胺,只是當檢測時提高蛋白質的讀數。
新界養魚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表示,受毒飼料事件影響,昨日淡水魚銷情減少約5%。
三聚氰胺事件中內地有關當局被狠批隱瞞事件。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昨表示,去年6月發出通知,禁止飼料添加三聚氰胺,今年上半年亦檢測200多批次飼料,發現17個批次有三聚氰胺。三鹿牌奶粉事件後,更展開專項調查,撿獲3700噸不合格產品。對於外界質疑雞蛋含三聚氰胺,因雞隻進食了問題飼料,王智才並沒直接回應,只表示很多說法只是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