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br>拆息不回 銀行難跟減

拆局
拆息不回 銀行難跟減

經濟衰退下,減息原是拆牆鬆縛的心靈雞湯;聯滙制度下,美息下跌,邏輯上最終亦會拖低港息走向。然而,港元拆息受本身獨特因素影響,過去港美息率已多次出現不同步移動情況,追本溯源,真正主導本地大銀行考慮是否調整息率的關鍵,是港元有期拆息回落至甚麼水平,以及息差幅度最低要維持多闊,以致觸發銀行開閘減息。這一塊「主權」領土的完整性,連金管局出口術亦未必能夠征服。

今年減息機會渺茫

綜合主要銀行看法,今年內本港減息機會看來渺茫。昨日1及3個月港元拆息,分別報約2.4厘及3.7厘,本地銀行對上一次跟隨美國減息是今年3月中,當時1及3個月拆息,分別報1.5厘及1.8厘,較目前拆息水平,最少低90點。
銀行界人士指出,目前息率環境與03年中至04年初期間非常接近,聯儲局於03年6月,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0.25厘至1厘,當時以滙豐為首的本地大行,P為5厘,儲蓄存款利率則與現時一樣同為0.01厘,3個月港元拆息則低見0.2厘。
一名大行高層表示,「當時拆息咁低,香港都減唔到息。」何況現在先有雷曼兄弟「爆煲」,復有交易對手信貸風險問題未清除,在這種市況下,拆息只會緩慢滑落而非急挫。

拆息起碼降至兩厘以下

另一大行主管亦說,不計新造按揭息率承造的貸款,目前本地銀行滾存的舊有按揭組合,平均實質按息介乎2.5至2.7厘,有期拆息不降至2厘或以下水平,銀行很難維持合理息差。
業界指出,政府呼籲銀行放水救中小企,又釋出希望銀行減P的良好意願,但銀行一不小心便會增添營運風險,最終只會危害損益賬及股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