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時代,有演說家(Orators),但當民主堵塞了,或出了大問題,在街頭,也會出現一些聲嘶力竭、嘩哩嘩啦的說話人,他們貌似演說家,其實是另一種,叫做Demagogue,牛津英中辭典,索性叫「煽動家」,也就是「用訴諸感情而非理智的演說以煽動民眾的政治領袖」。
Demagogue本來是西方的產物。社會學家韋伯認為最先在城邦雅典,尤盛產於地中海。因為即使在三千年前的雅典,也有許多無知的民眾。煽動家是一種偽演說家──演說家除了口才,還有仁厚的魅力和人道慈悲的信仰,凱撒大帝、馬丁路德金、邱吉爾,是演說家。
但煽動家的講話,有時比演說家更有「魅力」,但仔細聽下去,他們的所謂演說,沒有甚麼道德的內涵,只有散播仇恨,他們的言詞,有時邏輯混亂,有時以人身攻擊的情緒包裝謊言,但會有許多人盲信,法國大革命的羅伯斯庇爾、蘇聯的列寧、納粹的希特拉都入於這類,他們不是Orators,是一群Demagogue。
Demagogue盛行的社會,土壤必有兩大特徵:第一,是本來的統治者,軟弱平庸,他們未能追上潮流。法國革命前的路易十六、帝俄時代的沙皇尼古拉、希特拉上台前德國元首軒登堡,都是這類木訥平凡的領袖。
第二是教育有問題,民智未開,例如一個農民國家,民眾最易受煽惑──希特拉的德國罪行,為甚麼震撼西方?因為日耳曼本來是理性嚴謹的優秀民族,跟蘇俄不是同一等,為甚麼也患了那麼一通駭人的羊癎瘋?歷史學家至今還想不通。
不過,希特拉冒起時,軒登堡警告德國人:「你們委任希特拉這個人當總理,把神聖的日耳曼祖國交給了史上最大的煽動家,我預言:這個壞人會把國家推向深淵,帶來無窮的災難。你們的子孫,會詛咒你們的。」
香港人去中國大陸,回來都說,大陸上自官員,下至大學生,比起結巴木訥的香港佬,他們口才滔滔,都能說一套。然而,中國的憤青,引起西方注意,認為這個盛產Demagogue的國家,已經出現「前希特拉現象」。
演說家是紅酒,煽動家是帶甲醇的土炮。演說家是你跟蔡瀾從洞爺湖買回來的北海道真牛乳,煽動家是三聚氰胺的中國奶粉。一個反智而又民情堵塞的社會,必有Demagogue興,帶動細胞裂變,化為擴散一身的癌症。讀過西洋史的人,你有福了,因為你知道這種絕症,就像特區政府整天嘮叨的那句話:「外國有先例」。口袋裏的外國護照,袋穩了沒有?泡一杯茶,坐穩,從容的看好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