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信貸危機已演變為「信用海嘯」,更開始影響環球貿易!目前已有越來越多進口商無法獲銀行提供信用狀(L/C),令貨品貿易被迫暫停。而銀行業為降低壞賬風險,亦不斷收緊信貸條件,更將放貸利率與信貸違約掉期(CDS)價格掛鈎,令企業借貸成本上漲,這情況恐怕令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由於銀行界互不信任,加上巴西、越南和南非等新興市場進口商較難證明其財務實力,令當地進口商無法獲銀行發出信用狀,區內貿易受重大打擊。由於截至6月底止一年,出口佔美國經濟增長近三分二,因此這種趨勢將衝擊美國。
明年貿易 料26年首跌
德銀國家風險及銷售部主管諾爾說,隨着銀行提高信用狀收費,中國和土耳其進口商的信用狀成本已激增兩倍,巴基斯坦、阿根廷和孟加拉進口商的信用狀成本亦急升一倍。
業內人士說,不少銀行已向中國部份交易,徵收交易額1.5%的信用擔保費。
事實上,銀行收緊L/C審批的情況,已開始蔓延至本地廠商,金管局遂向銀行發指引,要求銀行小心處理有關問題,銀行業人士則指,L/C審批與廠商財政實力有直接關係。
工銀亞洲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指,本港近期不少中小企倒閉,經濟可能快速下滑,銀行收緊L/C審批,只是一般正常控制風險的做法。
對於金管局向銀行發指引,要求銀行對L/C審批不要一刀切,黃遠輝稱,會視乎廠商的業務及客戶的財政實力去審批L/C。恒生銀行(011)發言人則指,並無停止批出L/C,但該行會根據各客戶情況作出批核。
世界貿易組織資料顯示,全球13.6萬億美元貨品貿易中,約90%以信用狀或「貿易信用保險」進行,銀行不發信用狀將打擊全球貿易。
此外,作為商品航運指標的波羅的海亁貨指數,今年累跌89%,收報982點,是6年來首次跌破1000點,反映貿易大幅減少。世界銀行主要經濟師伯恩斯警告,明年全球貿易可能26年來首次減少。
企業借貸 以CDS價格掛鈎
另外,儘管華府陸續向銀行注資,但美國銀行界為降低壞賬風險而收緊信貸條件,向大企業放款時已將備用信貸利率與CDS價格掛鈎,此舉一改以往按照信貸評級和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來釐定利率的做法,令企業借貸成本上升,以及增加市場波動的風險。
信用狀問題影響全球貿易
中國和土耳其
所受影響:信用狀成本激增兩倍
巴基斯坦、阿根廷和孟加拉
所受影響:信用狀成本急升一倍
美國
所受影響:出口佔當地經濟增長近三分二,貨品貿易被迫暫停,將進一步拖垮美國經濟
巴西、越南和南非等新興市場
所受影響:進口商較難證明本身財務實力,因而無法獲銀行發出信用狀,區內貿易受重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