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球信貸危機下,銀行收緊信貸,物業按揭市場亦受打擊,部份準業主正面臨無力上會,逼於撻定的困境。銀行為控制風險各自出招,除滙豐收緊豪宅按揭成數上限外,各銀行對樓按業務亦轉趨審慎,如恒生銀行(011),更要客戶有樓在手兼交齊文件才會傾按揭。業界人士預期,銀行的舉動將進一步打擊樓市。 記者:李嘉麟
每次樓市陷入低潮,銀行難免「閂水喉」以降低信貸風險,03年「沙士」時期亦出現銀行落雨收遮情況。本報昨日致電多家銀行熱線查詢按揭詳情,恒生指不再提供預先批核服務,業主需要落實買樓及提供有關文件,才與之商討按揭。
拆息高樓按生意冇肉食
銀行業指出,銀行作一般原則性審批,主要是讓客戶與其他銀行作比較,恒生此舉很大機會「唔做咁多按揭」。事實上,恒生近月按揭市場佔有率持續下滑,9月份更跌出首五位,佔有率由6月份逾10%,大幅降至不足4%。
其他銀行即使作預先批核,實際按息亦明顯較數月前高,個別銀行1000萬元的大額按揭,實際按息高達3.75厘,交行等亦不再為150萬元以上貸款提供特別低息優惠,各銀行亦強調按客戶情況面議,與數月前大相逕庭。
工銀亞洲(349)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表示,在金融海嘯下,多間中小企倒閉,裁員聲不斷,銀行在信貸風險評估方面趨審慎亦不足為奇。目前七成樓按指引,基本上經歷過高低潮,最壞情況下所出現的斷供仍可接受。銀行調高實際按息,其一是彌補風險上升,最重要是抵銷資金成本上升的影響,在拆息高企下,3.75厘實際按息亦只勉強抵銷資金成本。
施永青恐加劇樓價跌勢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銀行收緊豪宅按揭成數,雖可減低自身承受的按揭風險,但卻會進一步令樓價承受更大的下調壓力,加劇樓價跌勢,損害大部份已擁有資產市民的利益。他說,其實現時本港樓價已下跌,地價又非高位,且銀行體系相對穩健,銀行實在無必要高調地收緊物業估值,只緊隨大市走勢便可;當然在目前環境下仍入市的買家,其實力也很強。
按揭業人士指出,銀行收緊樓按,金融、保險及地產行業等靠「食佣」的買樓人士,勢首當其衝;銀行亦會重新評估買家能力,如將供款佔入息五成的準則,收緊至三成甚至更低水平。其次一手樓買家亦影響較大,銀行對物業估值與價格存在5至20%差距,隨着短期內有多個貴價新盤陸續要上會,相信受影響的業主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