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托我代尋舊友,轉眼已過四十多年;尋,只為還一記心願。不然他朝歸去,總有鬱結隨着靈魂不肯羽化。
老友的舊友跟我相同,也是屏山鄧姓,名叫鄧瑜珮。是否屏山?未敢肯定。
新界鄧姓分佈以元朗週邊錦田、屏山、廈村及大埔大埔頭粉嶺龍躍頭最密。粉錦路上橫台山、十八鄉、八鄉也眾。
他的資料很有力但單薄,畢竟已是60年代舊時,鄧姑娘有叔父在元朗設農場名叫「及時雨」,有姊名鄧瑜暉;如此而已,雖然也姓鄧,但新界鄧姓以十萬人計(同一個祖宗,極犀利。)
單從「及時雨農場」幾個字看,此鄧家不似我們元朗土著,相對,文雅;不似圍頭人作風。
他們可能從內地(廣州、東莞、南番順、台山、中山、江西、福建、四川……鄧姓其多)遷到新界,遇上本地同宗,得靠山,置地築農場,艱辛大時代,有家難返,就地種菜養雞重建家園;吾村屏山便有好幾戶如此。
如果及時雨農場老叔果屬本地原居,也可能在「省城」居住有年,行事性格,帶幾分文化。本村維新堂曾有祠堂書房建於廣州,方便族人到省城唸書、考試、謀職,有方寸落腳。家父少年時也曾在廣州及韶關唸書直至戰事緊張始回。
鄧姑娘原住廣州逢源路一號,文革時嘗試偷渡回港,未竟,更被收監遠至上海(安排上有點奇怪)。憑這個名字,問問曾住廣州年歲介乎七十左右的族中叔伯大概可得頭緒,尋不着人得點信息,總比無聲無息消失人海茫茫強!
未走過難,沒經歷離散大時代,如何懂得人海茫茫尋人的焦慮?大不了與情人失去聯絡,或下意識把心一橫斷絕音信,愛得容易,扔也不艱難,幾人真心戀繫?來去只怕未夠匆匆。或許午夜夢迴,如仍半分良知會得輕輕回望,其他?就似電話短信,電腦郵件,按delete,一切未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