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不少中小企都在內地設廠,過去生意應接不暇,銀行亦樂於提供借貸,可是自金融海嘯爆發後,銀行對中小企的融資熱情冷卻,並削減信貸額度,對定單已減少的中小企無疑雪上加霜。
據一名在廣東省生產及內銷醫療器材的廠家表示,公司主要向外國訂購醫療器材配件,在內地進行裝嵌後再出售予內地醫院,以往銀行每年給予公司一個信貸額度後,公司便會開出信用狀予交易對手。多年來每年的信貸額度都超過3000萬元,而且會在年底時才檢討來年信貸額度,但今年初該廠家已接到銀行通知,信用額度不可超過3000萬元,最近銀行更提早與該公司檢討明年的信貸額度,最後只肯給予2000萬元額度,相對今年初仍有3000萬元,足足減少1000萬元。
銀行處理時間較以往長
另外,一家在廣東省從事鞋類出口的貿易公司發言人指出,公司既會收到交易對手的信用狀,又要開出信用狀予客戶,一直以來公司與銀行的合作方式是收到交易對手的信用狀,便會交由銀行兌現,銀行亦會為公司開出信用狀予公司客戶;多年來雙方合作無間。
然而,近期銀行在處理公司交付的信用狀時間明顯比以往長很多,因此亦不願為公司開出信用狀。發言人補充,銀行更乘勢削減公司的信貸額度,現時公司正與銀行商討,但不樂觀,預計會被削大約三分之一信貸額度,涉及的實際金額則未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