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停的時候 - 陶傑

火車停的時候 - 陶傑

最近流行的一個名詞,叫做民粹。
民粹,原文Populism,當然又是西方的原創。什麼叫民粹呢?就是當精英的管治不管用,失去了權威,民間興起了另類的魅力領袖,他們力竭聲嘶地煽惑起大群的民眾走上街頭,直接迫政府屈從他們的訴求,這就是民粹了。
民粹的領袖,靠演說的一張嘴巴起家,叫做Demagogue──看,人家外國經歷了三百年風雲,龍蛇獅狗,烏鴉鳳凰,什麼樣的飛鳥和畜牲沒見過?民粹的街頭領袖,就有一個現成的字眼,這種大聲說話的嘶喊方式,就叫做Demagogy。
香港的學校,有所謂通識課,但通識不會教這個名詞,因為香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香港的精英,上自曾蔭權,下至中學教師,我敢打保票,都不會知道什麼是Demagogue。香港進入了Demagogue的時代,不需要辯論隊,也沒有所謂意見領袖,只有煽動民情然後帶領民眾包圍政府總部的民粹強人。
特區十年,衍生Demagogue,是必然的結果。本來,如果可以循序普選,讓領袖人物依循正常的軌道誕生,就不會有民粹,也不會有Demagogue。有如一列火車,向前行駛,車上有成千安坐的乘客,你不要攔截火車,讓它平安到終點。
但如果有人把一塊大石擱在軌上,火車停下來,車上的乘客被趕下車,他們回不了家,荒郊野嶺,沒有得吃,沒有水喝,乘客就會焦躁抓狂。列車長呼籲冷靜,但乘客中有一兩個膽大的,直斥列車長騙人,振臂一呼:「走,我們自己尋活路去!」乘客就會蜂擁而跟隨他四散流竄。
曾蔭權越來越像那位停下來的火車的列車長。中國的農民,隨時變成流寇,就是這麼一回事。火車明明向前行駛,為什麼偏有人要在路軌上擺大石呢?因為有人想劫掠乘客,把火車據為己有。現在,香港這列癱下來的火車,乘客之中開始有人成為叫喊型的魅力領袖了,乘客開始跟着他向山裏跑了,列車長和查票員已經無力主持秩序了。中國的現代史,無非就是一齣不斷重複的劫火車、乘客四散逃生而後大戰車匪的鬧劇。學術一點,叫做民粹主義。今天,中學生小朋友學好這兩個字:Populism和Demagogue,這兩個字來自西方。所以,大家學好英文,眼界是不是更闊呢?觀賞中國的鬧劇,一眼就看穿名堂,是不是更能做一個智慧的劇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