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者經常搭錯車、主婦煮餸煮得太甜或太鹹,不少人會誤以為只是「失魂」,其實隨時是大腦的小血管出問題先兆。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當大腦內的小血管出現栓塞,可引致小血管病,令人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約一成病人會於一年內死亡或嚴重殘障。
記者:陳沛冰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莫仲棠指,小血管位於大腦皮層下區域,主要控制認知、判斷及組織等能力;當小血管出現栓塞,可致小血管疾病。
吸煙肥胖致病變
莫仲棠表示本港65歲或以上沒中風的長者中,23%人患有隱性小血管病,可能中年時小血管已開始栓塞,患者未必有臨床病徵,但日常生活的認知及執行能力,較以往明顯衰退。
中大一項分析了近300名小血管病患者的研究,發現當中75人因小血管病引致中風,平均年齡71歲,當中52%人在中風後三個月認知功能下降,其中72%人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28%人有癡呆症,而吸煙、高血壓及肥胖是令小血管出現病變的主要原因。
莫仲棠指出小血管病及小血管中風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如變得思想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判斷及組織力退減,並變得固執,患者不能處理財務等日常生活複雜事情,服藥亦會調亂劑量或時間,及經常搭錯車。
莫仲棠說市民一向較注意由大血管栓塞引致的中風問題,因患者的手腳活動能力大減,更會因老人癡呆症,令記憶力嚴重衰退,對人或事完全沒印象,但較忽略主要影響認知力的小血管病。
今年77歲的陳伯,02年曾小血管中風,他昨日接受認知評估時,顯得思想較緩慢,如醫生讀出「教堂」、「紅色」及「面孔」等詞語後,他想了一會兒,才能慢慢覆述部份詞語,部份已即時忘記。
陳伯昨日說,中風後曾因「唔認得」巴士號碼上的數目字及英文字母,而不時搭錯車,幸好懂得致電家人求救。但他仍記得自己年輕時任職髮型師,更後悔當年每日吸兩包煙,並忽視高膽固醇問題,導致年老時小血管中風。
小血管病可引致症狀
思想反應變得遲鈍、「轉數慢」
執行性功能障礙
1.判斷力下降
‧如以前買生果懂得揀靚橙,現時經常買爛橙
‧以前廚藝了得,現時煮得過甜或過鹹
‧過馬路變得很鹵莽
2.組織能力下降,不能處理複雜的事件
‧如有服食多種藥物,會調亂時間及劑量
‧不能處理財務安排
‧執屋忘記物件擺放次序
3.思想變得固執,不懂變通
資料來源:中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