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今日人人入巿炒股,誰料一覺醒來,荷包大縮水,連有病求醫也要精打細算。有私家醫院預期,明年入住率會大跌三成,首當其衝是非必要和非緊急醫療服務;有醫院請人簽約後解約,部份企業則在招聘人手時,不再提供醫療福利。不想「越窮越見鬼」,惟有保重身體。記者:張嘉雯、鍾麗霞
浸會醫院行政總監陳崇一指,雖然該院今年盈餘較去年為佳,但對明年經營環境不表樂觀,其中產科明年上半年仍爆滿,但整體計算,入住率將由現時八成跌至五成多,早期迹象已現,「以前如果(私家醫生)想預訂兩個禮拜之內嘅病房,實訂唔到,𠵱家就鬆啲,門診都淡靜好多。」他表示,入住率要達七成才可收支平衡,若只得五成就會虧本,預料門診情況更慘淡,使用率會銳減至五成。
推升級優惠吸客
為吸引巿民,該院計劃推出各種套餐,包括驗身、大腸鏡等,又會提供升級優惠,「如果醫院大房滿咗,我哋會提升佢哋去私家房,淨係加番房價,其他雜項都係收大房價錢。」他表示現時仍會繼續招聘人手,包括產科、護士、工程等部門,年底亦會繼續發花紅。
養和醫院副院長鄺國熙表示,該院入住率未受金融海嘯影響,不會因此減價,但會暫停招聘非核心職位,他又指,油價回落,相信藥物成本會下降,有利醫院營運。
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則指,金融海嘯的影響未來三個月才會浮現,「始終有病就要醫」,但該院亦會推出更多手術套餐,「明碼實價,等病人有個預算,唔會超支,減價就未必有需要。」該院今年會續派花紅,金額相當於一個月薪金。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劉國霖指,私家醫院受經濟衰退影響,短期內急症不會減少,但非急症將會延期,「因為費用問題,啲人對經濟環境冇信心,擔心俾人炒。」他相信私院暫時不會減薪裁員,部份更會繼續增聘人手,但開設新中心的計劃可能會擱置。
企業削醫療福利
香港專業人才協會主席蕭乃新指,投資銀行、金融機構等過去為員工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現時金融業成為海嘯重災區,不少人失去醫療保險,就醫自然更謹慎,他表示,業內消息指最近有私家醫院在請人簽約後解約,部份企業則在招聘人手時,不再提供醫療福利。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醫療保險開支不多,相信企業不會輕易削減,「醫療係一項重要嘅福利,唔係話減就減到,有啲公司可能會轉啲平啲嘅醫療計劃,或者喺培訓、外派津貼、膳食津貼方面減低開支,但就唔會減醫療。」
特稿:「拖無可拖先睇醫生」診所成朝零病人
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市民身家暴跌,不少人「有病唔醫住」,私人執業的家庭醫生關嘉美估計近日其診所診症數目大跌五成,昨早更是零病人,「如果係小病,好多人都會試吓自己食藥先,拖無可拖先嚟睇醫生,但都唔想用貴藥。」
關嘉美指最近有一名因婦科病向她求診的患者,檢查時發現因肥胖引致高血壓,她曾經勸籲該病人接受詳細的身體檢查,但病人以有財政壓力為理由拒絕,堅持只治療婦科病,「病人有經濟困難,惟有先幫佢醫急病,慢性病人就寫醫生紙轉介去睇公家(公立醫院)慢慢輪,係冇辦法之中嘅辦法。」關嘉美表示不會貿然減價,但會與病人商討如何有效運用有限的資金,「唔係急需就盡量唔做住。」
診金彈性收費
養和醫院副院長鄺國熙指,過往巿道不好時,醫生會稍為調低收費,「醫生係好flexible(彈性)㗎嘛,consultation(診金)收費800至1,200蚊,以前收開1,200,𠵱家咪收800囉。」
經濟逆轉,對一些剛開業的年輕醫生影響較大,為加強競爭力,部份醫生已將診金調低,較同區的資深醫生便宜10至20元,希望吸引喜歡經常轉醫生(doctor-shopping)及格價的病人求診。
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指,若各行各業減價,醫生也不能倖免,相信最受影響是醫療美容界別。本報記者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經濟環境轉差,對你就醫有甚麼影響?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