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前日暴挫逾1600點,更一度失守萬一點關口,令市場再度關注應否禁止沽空。據了解,證監會認為未有數據支持是大戶轉戰本港造淡,惟會密切注視整個市況或個別股份,觀察是否有人透過散發謠言大手造市。
至於會否仿效外圍全面禁止沽空金融股,抑或是全面禁止沽空所有股份,據悉,證監會的態度是「永不說永不」,但未有時間表。
成本增大戶借貨難
消息人士指出,自上月雷曼宣佈破產後,本港沽空金額維持穩定,主因是94年起實施的「借貨沽空」制度行之有效,大戶最近要借貨亦較以往困難,因借貨成本由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25至50點子,增至加100點子,有貨在手的公司以風險為由,「唔想賺借貨錢」。
他強調,沽空是為股份尋找合理市值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雖然港股現時日均沽空約佔成交的8%,但扣除莊家平常對冲所佔的2%,實際日均沽空僅6%。截至8月底,本港沽空持倉額僅約1600億元,佔總市值1%,這個比率遠低於紐約的4.7%,最近情況亦相若。
外界憂慮港股至今未跟隨外圍禁止沽空,或會成為大鱷「提款機」,消息人士回應指,「雖然有此可能性,但市場憂慮企業盈利下滑而掟貨的金額,遠遠高於沽空數目,何況港股波幅一向高於外圍地區。」他對本港沽空制度充滿信心,「歐洲部份國家所謂收緊沽空,只是不容許無貨沽空,借貨後才沽仍然存在,好多國家慢慢向香港原則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