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第三季撥備32億<br>持東亞股份跌價70% 擬減值

中銀第三季撥備32億
持東亞股份跌價70% 擬減值

【本報訊】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遠至投資美國次按及按揭抵押證券,近至購入本港市場股票,中銀香港(2388)海內外投資均弄至焦頭爛額。昨日中銀披露第3季財務回顧,7至9月要為旗下按揭抵押證券及雷曼債券減值撥備31.99億元,而該行去年從高位購入的東亞銀行(023)股份,至今市值已跌逾七成,中銀表明為此「會考慮需要時按會計準則作減值準備」。 記者:李培瑛

環球資本市場疲弱,中銀投資失利,核心業務增長亦缺乏動力,今年1至9月的首3季,該行錄得扣除減值準備前經營溢利132.78億元,倒退0.2%,中期仍升15.1%至99.51億元,按此計算,該行第3季只有33.27億元溢利,下挫28.62%。

溢利33億 急跌29%

對於市場極關注的減值問題,截至9月底,中銀持有的次按、美國Alt-A及美國non-agencyPrime住宅按揭抵押證券,賬面值合共245億元,而中期業績公佈時的賬面值則共308億元,即第3季度內,該行持有的次按及相關債券賬面上已跌價63億元;兩房債券賬面值亦由6月底的55億元跌價至9月底的46億元;另持有雷曼兄弟高級無抵押債券賬面值0.8億元。
今年第3季,該行就次按、Alt-A及Prime證券,以及雷曼債券淨撥備分別為28.6億及3.39億元,合共作出31.99億元淨撥備,遠高於今年6月底公佈的21.49億元,若簡單地加上中期及第3季公佈的淨撥備金額,首3季累計淨撥備約53.48億元。
中銀昨表示,首3季作上述減值淨撥備,並不包括投資於東亞因股價受近期市場惡化影響而下降引致的減值,會持續緊密地監察有關投資於東亞的表現,並考慮需要時按會計準則作減值準備,反映若東亞股價進一步下挫,中銀有可能新添一筆減值撥備。

買東亞不足一年 蝕28億

去年11月19日,中銀向一名獨立第三者以總代價39.5億元購入東亞銀行合共7750萬股,每股買入價達51元,佔東亞當時已發行股本4.94%,並表明純粹為一項財務投資;由於屢受次按投資及財困等不利傳聞影響,至今東亞股價從高峯期狂瀉逾70%,昨日收市價只有14.7元。
中銀持貨不足一年,賬面勁蝕28.13億元,差不多抵銷第3季減值準備前的經營溢利。
去年中銀純利154.46億元,計及次按、Alt-A及Prime證券淨撥備,若悉數為東亞持有的股票進行減值,淨撥備金額約為81.61億元,超過去年純利一半金額,今年純利增長不容樂觀。
中銀昨收報9.22元,升2.56%,仍高於招股價的8.5元。

香港中銀大廈

中銀香港撥備概況

美國次按抵押證券淨撥回
中期金額:4.2億元 第三季金額:0.51億元

美國Alt-A證券淨撥備
中期金額:6.55億元 第三季金額:6.71億元

美國Prime住宅按揭抵押證券淨撥備
中期金額:19.14億元 第三季金額:22.40億元

雷曼高級無抵押債券淨撥備
中期金額:不適用 第三季金額:3.39億元

總計
中期金額:21.49億元 第三季金額:31.99億元

單位: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