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華人 - 塵翎

離散華人 - 塵翎

台灣鄰居約了一些朋友在Chelsea區逛畫廊,中途跟我通電話時把我也叫去。同行有來自內地、台灣的留學生,也有移民,都在紐約一些年月了。我隨大隊逛了一下,因為大部分展覽已看過,跟眾人打招呼後就先行告退,趕着前赴另一地方跟美國藝術家交流。
後來鄰居跟我說,我走後,馬上有一個內地留學生問她,我是否不喜歡這裏的華人,不想跟他們獃在一起。鄰居熟識我,當然馬上否認,卻也感覺對方或許遇到不少被拒絕被歧視的經驗,才有這樣的猜想與情緒。
走過異鄉的唐人街或華人社團,常感到這是一種孤島狀態。生活範圍就那麼幾條街,飲食習慣與語言仍保留着原居地的,時間座標停留在七八十年代,視乎抵埗的日子。雖然美國朋友告訴我,紐約現在的唐人街,感覺沒有以前那麼封閉了。比如穿州過省的大巴士,便宜又安全,愈來愈受歡迎,令很多紐約人捨棄灰狗。
華人女子T小時候隨家人從台山移居來紐約,在唐人街長大,一家人從零開始,學英文討生活,算是落地生根。這段深刻的移民經歷教曉T一個重要的道理,她在地鐵裏偷偷告訴我,便是找老公要找靠得住的,其他條件都次要。她說,看自己和別的移民家庭,只要伴侶靠得住,環境就算多麼辛苦,夫妻二人同心都能捱得過去,熬出頭來。大概少時吃的苦足夠,T遇事總是不驚不慌,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處世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