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吃雲吞的老人 - 高慧然

不敢吃雲吞的老人 - 高慧然

住在我家隔壁的是一對老夫婦,約莫六、七十歲。每天早上六點半,兩夫婦準時出門,晚上八點半,有時九點,才一起回家。我一直以為他們白天是去兒子家了,弄孫為樂。
一天晚上,我買了盒雲吞回家,在電梯遇到剛回家的老夫婦,老伯望着我手上的雲吞嘆了口氣,說:「我們從不吃雲吞,我們一日三餐都吃飯。」
我笑說,「偶爾換換口味也不錯。」
婆婆說,「只有吃飯才有力氣,否則怎麼工作呢?」
出了電梯,我們站在家門外聊了好長時間,這才知道,兩夫婦八十年代頂下了打工的小廠,從此以後親力親為,披星戴月地工作,至老,仍與工人一起,幹的是力氣活,生怕體力不濟,一日三餐共扒八大碗白飯,早餐與中餐各三碗,晚餐兩碗。我不知道白飯與體力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繫,但老人的工作態度令我肅然起敬。
回到家中,煮着雲吞,想想隔壁住着一對不敢吃雲吞的老人,心中百感交集。我有瞬間衝動,想把煮好的雲吞端給他們吃。當時,煲呔仍未擱置生果金資產審查的提議。老夫婦有自己的小廠,也有物業,若實施資產審查,他們必定被劃入不被尊敬的老人一族。可是,他們勤懇工作一輩子,年近古稀,吃的仍是體力飯,且納稅養四肢健全的年輕懶人,這樣的老人不尊敬,我們應該尊敬怎麼樣的老人呢?
煲呔雖擱置了生果金資產審查,可他以「不理性」形容巿民,卻是對許多人正確價值觀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