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冰報道】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上月底為一名鼻咽癌病人電療時,懷疑因沒有核對資料,令病人頸部電療位置出錯;負責的二級放射治療師不但沒有被處分,近日更獲擢升。病人組織批評,醫院管理局懲處機制欠清晰,令公眾失信心。
未覆核資料即電療
消息透露,上月22日威院放射治療部為一名38歲鼻咽癌男病人,進行電療時出現三重錯誤。先是負責將電療範圍及劑量等資料輸入電腦的二級技師,輸入錯誤資料;之後一級技師沒有覆核資料,便將資料交予負責為病人電療的二級放射治療師。
病人本應電療右邊頸部約6.8厘米闊、12厘米長位置,該放射治療師卻沒有按程序再核對病人資料,結果電療位置「移歪咗」;病人左邊及右邊頸部,各被電療3.4厘米闊、12厘米長位置,即電錯面積約40厘米之大。翌日該放射治療師才知道出錯,修正電療位置。
消息透露,醫院不但沒有懲處犯錯員工,近日該名二級放射治療師更獲升為一級放射治療師。威院放射治療部一向士氣低落,工作壓力大,今次事件令員工感氣餒。
威院發言人表示,該名男病人原需接受33次電療,進行第28次電療時,部門只根據一般該病的電療位置作出治療,沒有按原定計劃作特別調整,令電療偏離目標3.4厘米,但整體電療位置及調量恰當。病人不需留院,情況穩定。
指非嚴重醫療事故
發言人指,今次事件不屬嚴重醫療事故,員工升職有既定人力資源程序,不會評論個別員工升遷。
威院放射治療部並非首次發生醫療事故,去年2月亦疑因放射治療師未依足核對步驟,病人被「電錯左肺」。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現時醫管局對犯錯的員工沒有清晰懲處機制,不但未能令犯錯員工有所警剔,防止事故再發生,更令市民對該局失去信心,質疑管治制度出問題。他認為該局應制訂清晰懲處機制。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邵德祖表示,電錯位可令皮膚、肌肉甚至神經線灼傷,嚴重可令肌肉萎縮,甚至永久性受損,治療效果亦受影響。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威院治療師失誤後仍升職,你有甚麼意見?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