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統計處公佈,本港9月份整體商品出口金額按年升3.6%至2472.09億元,進口額升3.9%至2632.35億元,兩者的增幅高於市場預期的1.6%和1%;但專家相信,這主要是奧運減產後技術反彈,因金融海嘯負面效應未浮現,本港外貿前景明年中難言好轉。
金融海嘯影響未反映
本港第三季總出口、轉口和進口貨值按季分別跌1.3%、0.9%和1.1%。9月份轉口增長4.6%至2393.55億元,港產品出口跌20%至78.54億元,兩項數據均較8月份遜色。
按市場分佈,佔總出口額46.9%的中國內地市場,9月份按年增7.3%,按月跌1.2%,跌幅是本港10個主要出口地中第二大,僅次於韓國的15.4%跌幅。9月份輸往美國的總出口額按月升7.5%至372.38億元,所佔比例由12.8%增至15.1%。
放緩幅度嚴重過沙士
政府發言人表示,過去三四個月本港商品出口增幅已顯著減慢,而最近美元走強,未來一段時間或更為不利出口。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表示,外圍環境越來越差,本港整體出口放緩幅度已嚴重過03年沙士。
恒生銀行(011)高級經濟師范婉兒預期,本港第四季整體出口增長2.5%,全年僅6.4%,明年上半年或負增長,要全球企業利息大幅回落才稍見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