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女 - 邁克

太子女 - 邁克

上市公司爆煲,傳媒除了齊心合力起領導人底,還棒打昔日風風光光拉馬頭的太子女,幸災樂禍的心態躍然紙上,就差沒有以白紙黑字歡呼「佢都有今日」。我這份人勢利兼心胸淺窄,一向有憎人富貴的陋習,每次見到含銀匙誕生的豪門公子富家千金得戚地揚威ball場,都祈望他們手上的紅酒含超標三聚氰胺。但是讀着這段質疑一百五十五億如何一夜蒸發的新聞,忽然生出惻隱之心:要是可惡的女權運動當年沒有成事,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定律不曾被顛覆,不但佩林這種幼稚師奶不會獲得平台妖言惑眾,我們嬌滴滴的小姐,也可以安安份份當華麗的女結婚員,免卻遭評論家指口篤鼻譴責任性的無妄之災。
「太子女」是男女待遇較為平等的時候,香港人巧立名目發明的名詞,矇查查的我乍見還不解其中奧妙,暗忖「好好的皇帝女,怎會變成太子女」,回心一想才參出玄機。唔憂嫁的一群天天下午扮得花蝴蝶一樣坐在Cova打牙骹,當然都是養尊處優的公主,她們與披上戰衣為祖先開枝散葉的姐妹,雖然體內流的是同等濃度的藍血,但品種截然不同,為了以正視聽,新名詞於是應運而生。這當然是社會的進步:從前於家族遊戲中享受特殊權益的只有太子爺,掌上明珠再嬌貴,都是遲早潑出去的水,家長疼錫歸疼錫,也不會委以打理事務的重任。
我八十年代末第一次聽到「太子女」這個銜頭,擁有人不是商界翹楚之後,而是財經文化報的接班人。當時我替該報寫散稿,一天到晚向編輯投訴稿費奀,她煩不勝煩回應:「呢啲嘢,唔該你自己同太子女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