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施政報告,提出「第三條路」,招致議員學者抨擊,惹起無聊的理論之爭。
什麼叫「第三條路」?出自英國工黨政府。第三條路是不是「在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之間找一個平衡」,也就是左和右之間的中庸之道?當然不是,如果政治像「三減一等於二」之簡單就好了。
「第三條路」之說,是一九九七年貝理雅上台後提出來的。因為八十年代保守黨的戴卓爾夫人當政,打擊工會,減稅私有化,把英國由社會福利的大鍋飯裏解放出來。
社會福利、高稅制,政府管這管那,把英國人越養越懶,這套制度在工黨的卡拉翰當首相的七十年代末期泥足深陷。
一九七九年,戴卓爾夫人上台了,開始鼓勵小商人創業,把國有的鐵路、航運、能源私有化,叫國民買股票。工黨變成在野黨,不知上進,仍由盲信社會主義的左派把持。
英國人早已選擇了市場,但工黨兩三任領袖,還是死抱住「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信仰。貝理雅在這個時候上位,為了得到黨內元老的信任,他不得不也做左仔,大罵戴卓爾,支持社會主義。
工黨自己在做夢,戴卓爾卻每選必勝,工黨的左派黨魁傅特.金諾克,擁護「政府干預市場」,幾次大選都大輸。但工黨的主流,長期仍是頑固的社會主義左派。終於輪到貝理雅了,他知道沿襲着老傢伙的信仰原則,工黨永無出頭之日。他向戴卓爾夫人的政績投降了,也贊同低稅、私有化,政府積極不干預市場。
但這樣一來,貝理雅就成為判徒,工黨的傳統舊勢力,不會容得下。為了哄騙黨內左仔,穩定情緒,剛好九十年代末網絡科技發達,最流行的名詞是「全球一體化」。貝理雅就說:戴夫人時代,貧富懸殊,社會還沒有真正的公義,現在網絡流行,全球結成一體,我們利用這股潮流,讓年輕人都發達,加入globalisation,堅持自由經濟,這就是「第三條路」。
這明明是砌詞,為了敷衍捧自己上台的老左(人家英國的左派,是真信奉馬克思的理想知識份子,不是香港的所謂土共),第三條路,一點也不深奧,就是保守黨戴卓爾夫人的一套,加一層IT和世貿地球村的包裝,所以戴夫人大讚貝理雅是理想的傳人。
第三條路既然是一套騙人的「偽理論」,今天,白高敦回歸舊工黨的路線,亦即正式宣布「第三條路」之完結。歐美今天都知道「第三條路」是一堆泡沫,不等同什麼「中庸」,只有香港的施政報告理解錯在先,當成真的來學習在後,你說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