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失業者眾,很多人淪為「啃老族」──這個「啃」,總有點囓骨吮髓吸血的畫面。
「啃老」是依靠父母,吃老人家的根。
上海繁華大都會,就有近四成失業青年甘當「啃老族」,他們在卅五歲以下,知識和技能與企業需求不符,找不到「喜歡」的工作,或吃不了苦,索性賦閒在家吃長糧。日本的「啃老族」,據統計,高達六十萬人。
今時今日的年輕人是否更窩囊不說了,最厚顏的,欠缺責任感。如果一時救急,應付着過日子,忍辱負重,積極備戰,還是值得同情的,畢竟人生並非坦途,人浮於事總有起跌成敗。問題是,一旦啃了,就天長地久啃下去的人,漸漸多起來,甚至不覺得羞恥。
本城就有厚顏「啃老族」,不好好工作供養老母親,反而一天到晚去爭遺產,情願開檔乞錢求人施捨也不打工?為之駭笑。
台灣也有無業夫婦,扁子扁媳過着奢華揮霍的生活,五百萬買音響,一千萬買珠寶,用的就是父母貪腐之黑錢,全民埋單。他們不止「啃老」,還「啃民」。
從小投身江湖,勤奮向上,自力更生的人,以「好仔不論爺田地,好女不論嫁粧奩」自豪,絕對瞧不起「啃老族」之懶洋洋,沒骨氣,欠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