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富論:基金投資有兩大保障

暢談富論:基金投資有兩大保障

全球金融市場近來波濤洶湧,尤其在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佈破產後,市場上人人自危。人們對投資市場的恐慌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對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感。大市是否已跌到谷底呢?仍無人得知;第二,對投資商品不太了解。牛市時,投資者關注的是投資回報率,回報率高的結構性商品大受歡迎,然而「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雷曼事件發生,大眾才開始正視高回報投資產品背後暗藏的危機,並考慮將資金投向其他的投資產品,例如傳統的互惠基金。
在投資於基金之前,投資者應多了解基金的運作。一般而言,基金的安全性來自其結構設計。基金的日常運作涉及五方面: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人、過戶代理人、託管人與分銷商。其中基金經理人與過戶代理人受聘於基金公司,前者負責投資組合的決定與管理,後者處理基金購買和贖回及紀錄基金股票名冊,而基金公司則統籌所有的日常運作。分銷商例如銀行、獨立財務顧問和保險公司則向公眾售賣基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託管人的設立。

獨立託管人保管資產

託管人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保管基金中所有證券的實物及權益,通常由獨立於基金公司外、財務穩健以及信用良好的第三者金融機構擔任。被託管的基金資產必須獨立於基金公司或託管金融機構本身的資產。因此不論是基金公司或託管人出現財務問題,因而倒閉進入清盤程序時,基金中的資產均不能被動用或沒收。基金投資者仍能如基金本身被清盤一般,套現基金當日的資產價值,其淨值可能高或低於投資者原先投資的本金。在此結構下,基金投資者的權益可說是受到保障。
基金的另一項優點就是分散投資、分散風險。一般債券或股票基金的投資標的物達七十甚至一百個。以盧森堡註冊的基金為例,便規定個別基金對單一公司的持股不能超過百分之十。因此即使發生如雷曼破產的事件,基金投資者損失的比例也不會太大。
金融市場沒有水晶球,大勢何時抵定,專家眾說紛紜,一般投資者無所適從。若說金融市場操之在天,得聽天由命,那投資者能操之在己的,就是決定本身的投資項目。
基金在結構上對投資者的保障,以及其分散風險的優點,在熊市裏,投資基金可算是審慎的投資策略。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