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管他洪水滔天 - 陶傑

哪管他洪水滔天 - 陶傑

生果金風暴,阿曾比董伯優越的地方,是懂得斬倉保本,止血停蝕,眼看勢色不對,立時把七百元加到一千。
早就該這樣子,阿曾的施政報告,既然肯定「生果金加到一千元的方向」是對的,卻又要「資產審查」,而且怕把負擔留給下一代,因為到二○三三年,香港每四人就有一個老人,領一千元生果金,那時會把儲備領光。
這種觀點,奇怪得不得了。二十五年後剩多少錢,關他阿曾什麼事?身為特首,一要為自己的聲譽,二要為當前的民意。中國人的政治,絕對的自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才有割據經濟掠地竊國的萬千貪官。曾蔭權偏偏為未來的香港人擔心,該自私的地方,忽然「天下為公」地高瞻遠矚起來,錢又不是自己的,捱香港人一頓罵,是很儍的所為。
法國路易十四的名句:「在我身後哪管他洪水滔天。」在位時,肆意揮霍,透支國庫,建了宏偉的梵爾賽宮。路易十四死後,果然爆發了革命,後果由曾孫去承受,但今天的歷史學家,還表彰路易十四是法國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你今天到梵爾賽宮,還懷念路易十四的豪氣。
列根執政八年,也一樣傾國庫發展核武,一樣有經濟泡沫,一樣印鈔票舉國債,今天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將來香港的財政如何,是將來的事,最重要是目前利己,而後利人,你要一千?我加夠一千五,捐給四川已經一百億,特區政府的高官,去到地震後的汶川,問重建城鎮要多少錢,汶川的領導幹部一口價:要一千億。
不是香港的輿論喝住,曾政府真的會迷迷糊糊的掏腰包。他以為一個嘴角叼着一根牙簽的地方幹部,一開金口,就等同中南海「阿爺」的聖旨。「善財難捨,寃枉甘心」,這是廣東人嘲笑的老襯心理,曾特首不要再做老襯了,錢不是自己的,餘下三年多,為了自己的聲名,你要多少,我給多少,還加派五成。
這是亂世雄才的管治術。跟了英國人許多年,只學到人家的謹小慎微,學不到英國人撤出前的湖海豪氣。在我身後,哪管他洪水滔天,古今偉大的領袖,誰不是這副胸襟?
白捱一通罵,造就了扔香蕉的英雄,彩是人家撿來的便宜,罵是自己招來的羞辱,沒有人做這樣虧大本的生意的,對吧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