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市場緊張狀況近日有見略為紓緩,隨着美元利率市場拆息回落,3個月美元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從10月10日高位4.8188%大幅回落至執筆時的3.5413%;同時3個月國庫票據孳息則由10月10日低位0.1826%回升至1.0062%;反映在銀行間借貸的互不信任、以及恐慌情緒下,投資者的避險心態都稍為收斂。環球政府過去幾星期密集式推出的救市方案,成效正逐漸發酵。
出口受壓 外資減少
雖然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可望於季內收斂過來,但接着的全球經濟調整期則預料會延伸至未來的一兩年。美、歐、日等主要工業國經濟料會在今年第三季至明年第二季的連續四個季度內出現約-1%的衰退,09年全年上述地區整體增長料接近零;其間中國經濟增長料回落至8%,至於其餘新興4大強國──印度、巴西以及俄羅斯,都必將受出口及投資減少所影響。不過,全球經濟的收縮壓力、商品價格調整等趨勢的變化,各國以往處於優略的狀況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原物料價格自第二季開始觸頂回落,全球的通脹壓力亦隨之急速降溫。正如中國最近公佈9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4.6%,比較最高二月份時的8.7%已大幅回落,反映除了人民幣升值,減輕了入口價格的上升壓力,食品及整體商品價格的回落,亦令國內的物價壓力得到大幅紓緩。
另外,中、印均相對屬於油製成品的「下游」國家,對油的需求或將減慢,但仍有一定比例依賴國外入口,所以國際原油價回落可助整體生產成本降低、減輕企業經營壓力,亦為貿易賬取得較佳平衡。至於巴西及俄羅斯等商品出口國,此前一輪整體商品價格的急升,同時令全球通脹壓力升溫及構成經濟成長的威脅,「上游」國家卻相對能夠從中受惠。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公佈08年第4季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對包括巴西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中的原物料輸出國直至09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向下修訂0.5至兩個百分點。這些地區對於歐美等成熟市場的消費及資金需求依賴度較大,在成熟國家經濟狀況未見好轉之前(IMF預估歐美可望於09年下半年復甦),原物料輸出國將喪失出口及外資兩大推進經濟的動能,過去五年逾5%的高增長步調恐將於09年放慢下來。所幸金磚4國皆從過去的外貿中累積了尚算充裕的儲備,過往有否掌握財政狀況的改善,持續發展交通、健康、教育等基礎建設,提升勞動生產力,將為今後逆境中自強,繼續推進經濟發展的關鍵條件。
完善基建 發展內需
九十年代的日本衰退,以至三十年代的美歐大蕭條,主因都是出現了利率及財務政策上的逆向錯誤,以及多番延誤推出修正的措施。現時,至少環球政府大多已意識到加快推行擴張性(expansionary)財政及貨幣政策的重要性,輔助經濟盡快恢復元氣。新興國家近日亦跟隨了環球的減息步伐,未來亦有再減息的空間,各自亦將推出更多有利經濟的政策。
現況下更應伺機完善能源、基建設施,支持本土投資、發展內需,逐漸減低對外的依賴度。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