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歷史的人,想不到也有歷史任務完結的一天。朱福強是前政府檔案處處長,去年退休,退休前後,在公在私,他都推動訂立《公共檔案法》,「公職人員從事公務時開立的檔案,係屬於公眾嘅寶貴資產,點解唔受法律保護?」
市民聽到公務員要「翻查檔案」便皺眉,即又要在長篇累牘中遊花園,朱福強卻說隨時執到寶,「如果香港有《檔案法》,醫院、兒童院依法保存檔案,賢仔(調嬰案主角)搵番親生父母機會會大啲。」
舊檔案讓歷史說話
尋寶最高境界不是尋親,是找到成功感。多年前港府擬把舊灣仔郵局列為法定古蹟,有歷史學者指郵局原為三號警署,甚具歷史價值;高官要求朱福強查清老屋的前世今生,他揭開工務局的舊檔案,發現事有蹺蹊,再查地政署、差估署的圖則,證實三號警署早被拆卸,原址重建為「潔淨局」的房舍,百年郵局身世大白,只是雜物房而非警署。
指正學者張冠李戴,只是打了一場小小筆戰,後來發掘出一枚「戰前炸彈」才震撼全港。幾年前政府要求公務員減薪,工會以《基本法》做護身符,與政府打官司,公務員事務局要求政府檔案處查證殖民地政府有沒有減薪先例,檔案處不負所託,在戰前檔案找到佐證,之後的事都是歷史了。
後來懲教署人員興訟追討「通宵候召」津貼,官員又找上門,檔案處再立一功。朱福強說,若沒有舊檔案讓歷史說話,訴訟結果可能不一樣,然而發現真相的機會可能越來越渺茫,「回歸後,政府檔案處接收嘅重要檔案數量近乎零,特首辦、政策局都冇將檔案交出。」他說董建華已下台,特首辦理應交出前特首任內檔案,「八萬五點解取消,真相可能就此湮沒。」
現時政府內部指引,部門首長銷毀檔案前需諮詢檔案處處長,朱福強說多數會要求部門把檔案移交歷史檔案館,有些高官見不能銷毀又不欲交出,寧願放入貨倉,明知這些檔案可能永不見天日,檔案處苦於無權徵收,徒嘆奈何。
檔案本質上只是公文,官員用後想掉棄可以理解,80年代中,殖民地政府成立政府檔案處,是因為香港前途談判涉及移交檔案問題,英國想把檔案帶走,中國想通通留下,結果各取所需,檔案處任務到此為止。回歸後政府凍結聘請檔案主任,整個職系自然流失,新政府如何處置檔案,誰關心?記者羅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