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發展至今,除美元、日圓及美國國庫債券外,投資市場可謂哀鴻遍野,近日不少報道皆喜以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災(此為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序幕),影射上周五環球股市的暴跌。這場被格老形容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會否把環球經濟一體化下的地球村拖垮,令七十九年前的經濟災難,再一重演,甚或是出現較之更為惡劣的百年巨劫?目前作定論,實在言之過早,這次金融市場生態的大轉變,對經濟實體活動的影響程度多寡,主要視乎大國政府及其金融決策者,能否替主導經濟實質活動的企業(主要以非金融機構為主),穩定資金流動性,防止資金配置錯誤狀況持續惡化。
這場金融巨劫,是大家要為過去的虛浮世界作結算的時候。美國過去二十年來,透過形形色色金融產品,建立的透支消費模式,從而帶動世界經濟的浮沙式繁榮,隨着格老在上周的「公審」,正式承認自己管治金融系統及機構不當而落幕。我們可以正式下定論的,大致有二:首先,全世界皆需要為美國過去的龐大透支作清還;其次是,金融財技主導經濟的局面已告改變,未來的經濟將逐步反璞歸真,今後最少五至十年,經濟表現將真正取決在實質生產力。
中移動可保盈利增長
回看歷史,美國在經歷1920年代的瘋狂資產泡沫、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後,其經濟在羅斯福政府領導下固本培元,及後受惠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元氣大傷),在1947年至1973年間,美國非農業生產力平均增長率達2.8%,高於1995年至2007年的2.5%,其生產力增長動力主要來自製造業。
中移動(941)的盈利基礎,主要建基在中國日常民生活動,加上擁有技術及品牌優勢,相信未來仍能保持穩定的盈利增長。
曾永堅
作者曾永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