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掀起綿綿多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序幕,最後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上星期五,2008年10月24日,滙控(005)股價跌至88元,數家傳媒打電話來問我感想。
為甚麼訪問我?也許因為我是滙控最長情的股民之一,從1990年至今。我告訴每一位打電話給我的記者,我不打算賣滙控。有記者進一步問:大摩說滙控明年會減少派息一事,會不會改變我的堅持?
一時之間,我也沒辦法提供答案,只好等明年滙控公佈業績與派息內容才做決定。
今日,滙控不單單是我的愛股,也是許許多多香港小股民的愛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派息。過去十多年,不管經濟好、經濟差,不管滙控盈利增加或減少,每年派息都是有加無減。十多年不斷地增加派息,建立了無數股民對滙控的信心,據新聞報道,上星期五臨收市時,市面出現3000個由小股民築起的買盤,以90元的價格買入,豈知僅僅一個大基金的沽盤所掀起的巨浪,就令3000小股民沒頂。最後,這3000個想撈底的小股民恐怕當晚又睡得不好。第二天起身,看一看電視新聞,糟糕,美股再跌,滙控在美國的預託證券收市價再由88元跌至85.3元,又一筆錢再套住了。
投資成功靠情緒控制
「撈底」這個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貪婪之心,一心一意想以最低價入貨。這是貪念,腦子裏想的是「撈底」成功,股價反彈而獲利,與在大牛市股市炒得大熱的時候入市,是一模一樣的貪念。在大牛市人人炒得大熱的時候,入市者腦中所想的,是賺快錢的期望,為甚麼有這個期望?因為他們的朋友、親戚、鄰居都在不久之前賺了大錢。
我不鼓勵「撈底」,目前,已經於較早前賣掉股票而手持不少現金的股民也不少,我幾乎每一天都接到遠在新加坡的親戚、朋友打來的長途電話問我是不是時候入市買便宜貨。甚至連股神畢菲特也公開說:「別人恐懼時我們就應該貪婪」。
我不是不欣賞貪婪,貪婪是得付上巨大的心理壓力,我是基督徒,因此我也相信貪婪之心是人類遠離上帝的一種行為表現。正值此金融海嘯,如果你感到壓力,最好是到教堂走走,聽一聽佈道,那是使人心靈安靜的最佳場所。
中國宣道神學院有一位講師歐祥江打算寫一本書,書名為《投資者情緒日記》,打算更直接地以神學的角度來談投資者的情緒變化。我已講過非常多次,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情緒的控制能力遠比聰明才智更重要,我正在期待這本書的出版。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