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浮雲亦能覆舟? - 安植良

探針:浮雲亦能覆舟? - 安植良

在社會廣泛輿論和一片怨聲中,民望如恒生指數般同創新低,曾特首最終宣佈暫時擱置其施政報告中提出的生果金資產審查措施。

目的手段不可分

這類失措施政在十一年的特區管治中比比皆是,較為前車可鑑的有二十三條的草擬立法,結局如何香港市民很清楚亦忘不了,該項已遭無限期擱置的法案在沙士過後市況低迷之際推出,在民怨沸騰時刻猶如導火線引發了五十萬人上街大遊行,直接或間接地引致董建華下台。在今天金融海嘯席捲的陰霾裏,一片結業潮中人人自危,此情此景確令筆者頗有似曾相識之感,只不過當年的老董還未至於豪言壯語一番「民望於我如浮雲」。
蓋天下浮雲論者,或名成利就,或看破世塵,來到人生與事業的入雲巔後,俯瞰前塵種種亦不外如是,由是而淡泊名利,一切都顯得不太重要了。在下自問待人持平,亦非斷章取義之人,可以理解到曾特首在民望下滑之時說的那番浮雲論是恃於其政治生涯中一度高踞榜首的民望得分,潛台詞就是「我只會全心盡意做好我份工為香港市民服務,並不在意於甚麼民望調查結果。」亦即正氣凜然的人常說的那幾句「行得正企得正,怕乜人講」「只要對得住天地良心,不用理會其他人看法」。然而微如一眾普通打工仔企業小老闆亦深諳人言可畏的道理,在辦公室的小政治圈裏尚且謹言慎行,時刻警惕,更遑論一言一行都要對整個社會負責的行政長官。不管作何種闡釋,曾特首的浮雲論與其說是狂妄,倒不如說是不智甚至乎愚笨。雖屬爆肚之作或者肺腑之言,但從其政績之拙劣,民望之低落,筆者不諱言很是懷疑協助特首施政的那群年薪過百萬政治人才當中,可是太多自吮乳頭當鞋油,擦鞋擦到上心口之輩?
我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從政多年的官員,曾特首的政治智慧實在滲着太多殖民地時代公務員的天真,在政治中立文化的溫室裏沒機會去經歷祖國政治運動的洗禮和鍛煉,不然他應該懂得目的與手段不可分割這一政治真理,偉大領袖政治手腕的厲害之處在於一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能辨清敵我,令萬千人頭落地,曾特首的一句「民望於我如浮雲」卻徒令他慘成眾矢之的,恐有被拉下台之虞。由此種種看來,擱置資產審查純為亡羊補牢兼後知後覺之舉,斷不會是參透了雲者雨乎,雨者水之源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玄妙。

管治威信蒸發掉

對市民來說,政府能順應公眾的訴求改變初衷當然總比置若罔聞倒行逆施來得好,雖然這樣或能挽回一點兒的民心,但到此境地恐怕政府的管治威信大抵也跟恒指市值般都蒸發掉一大片了。

安植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