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港聲廠故事

他們的港聲廠故事

夜市賣麻辣鹵味創業

河南民工譚先生在港聲工作兩年多,兩月前突有創業念頭,白天打工,晚上在夜市食街賣鹵味,如今遇上工廠倒閉,他表示打算專心做老闆,更會將廣東口味鹵味加入麻辣調味料,迎合眾多外省民工口味,他表示:「有信心收入好過打工。」
記者初次在港聲廠門外見到譚時,他剛領取了欠薪,赤膊將工廠宿舍的行李搬走。
他被問到未來打算時,明顯比其他工人答得輕鬆,聲稱「不打工了,自己開檔做點小生意。」晚上7時許,記者在離港聲廠只約200米的夜市食街再見到他時,他正忙着賣麻辣鹵味,生意不俗。
譚先生稱,剛開檔時缺乏經驗,賣純廣東口味的鹵豬耳、豬頭肉、牛腱和鳳爪等,兩個月虧了數千元。最近經過摸索後,他發現要迎合外省民工口味,將鹵味加入辣椒和胡椒等,變成麻辣鹵味,生意即時有了轉機。問他預計每月能賺多少,他則笑稱小本經營,但總比打工強。

「感覺在廣東打工太累」

來自河南的小陳在廣東兩年半沒回過家,其間長時間加班賺錢,最高紀錄每月加班達233小時,月入可以逾3,000元。但終日埋頭工作,快21歲的他感嘆:「找女朋友都沒時間。」港聲廠倒閉後,他打算提早回鄉過年,並留在家鄉發展不再回來,他說:「感覺在廣東打工太累。」
在港聲任修理工人的小陳表示,在過去兩年半,除了睡覺,大部份時間都在工廠上班、加班。他細數自己上班時間由上午7時45分至11時、下午1時15分至5時15分,晚上加班由下午6時15分至晚上11時,「工廠生意好時,晚上加班至深夜12點,甚至凌晨一點多。」
小陳說,試過加班到凌晨時分,累得回宿舍就睡覺,第二天為了多點時間睡覺,不吃早餐,起床後就接着上班。
他稱,公餘活動只有偶爾打籃球、和工友下象棋。他又表示,聽說家鄉現在也在發展,希望在廣東打工的經歷,有助他回流家鄉打拼。

小陳決意要回家鄉發展。

夫婦返四川重建家園

在港聲打工的付海鋼、鄺小紅夫婦,老家在四川省安縣,鄰近北川,是汶川地震重災區之一,當地房屋全部倒塌。他們把從廢墟中爬出來的兒子接到深圳團聚,不料遇到工廠倒閉。付海鋼說,打算這幾天就回去重建家園,明年再回來打工。
付海鋼的兒子付濤,今年13歲。大地震發生時,付濤在綿竹讀小學六年級,學校倒塌時死了許多老師、同學,他是從廢墟中爬出來的倖存者,後來到深圳與父母團聚。
付海鋼在港聲倉庫任搬運工已3年多,工資連加班約1,550元,妻子在塑膠部工作,月入約1,300元。兩夫妻打算好好幹幾年,回去把老房重修,不料地震把老家化為烏有,「甚麼都要重建。」最近聽說家鄉政府可以給予每戶災民5萬元免息貸款,用於建房,分期八年清還。付表示,這次正好回去完成重建家園心願,雖然四川還不時有四級以上餘震,但他表示,這次由政府集體建房,相信可以抵抗七級地震。

付海鋼(左)決定帶妻兒回四川重建家園。